在姜先生家里,小编见到了这本长20厘米、宽13.5厘米的老字典,从上面的签字、标注知道此书是1937年购买的
厦大教授研究过此书
姜先生说自己9岁读书后,有一天爷爷把他叫到身边说,已经读书了,要学会查字典,使用字典的方法是先熟读五十字母(即韵母)、十五音(即声母),然后看某声(闽南话的读音)在何字母,以十五音切之,呼以平仄四声(即声调)就能在此音下找到字了
来源:东南早报
国家二级编剧尤世赞先生对方言颇有研究,他说此书能帮助泉州地区讲闽南方言的人读书识字,所以能广泛流传于民间。黄谦在序中说编书是“因音以识字,使农工商贾按卷而稽”。直到现在,闽南民间还有不少人保存着这本书的石印本
他读过《唐韵》、《广韵》等书,指出闽南无轻唇、正齿、撮口之音。从两教授的论文中,小编还了解到,黄谦是南安官桥文斗乡人,他的生平事迹已无从考究,只知道是生于乾嘉年间,家里大概是书香门第。他编此书是“以五十字母为经,十五音为纬,以四声为梳栉,俗字土音皆载其中”
昨日,小编见到了此书。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高级法官、67岁的姜启文先生打电话给小编,称他从惠安老家带回了一本名为《音妙悟》的老书,是小时候爷爷用来教自己认字用的闽南语字典
爱好收藏的蔡其呈听说此事后告诉小编,数年前,他也收藏了该书的三种版本:光绪庚辰(1880)年绮文居梓行的木刻本,另外两本是光绪乙巳(1905)年分别由厦门廿四崎脚会文书庄和上海书局出的石印本
现在我没事时也会翻翻看,总觉得这本书有着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姜先生说。“小时候我靠这本字典学会了不少字,但后来再教儿子使用这本字典,儿子却学不会了
清朝老字典教人识字
这本老书名叫《音妙悟》———。这是一本帮助泉州地区讲闽南方言的人读书识字的老书,广泛流传于民间
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和周长楫对《音妙悟》作了研究,认为西晋永嘉之乱后,今福州和泉州两地人的远祖,都从老家中原避难到晋安,操使的都是河洛雅音,后来受了高山大川的阻隔,经千年分化至现在,致使两地大相径庭,至于不能通话。两位教授在1980年前后研究过《音妙悟》一书,认为此书系统地保存了泉州方言的语音词汇系统,可看出晋唐时期的古汉语还基本上被保存在泉州
序作于公元1800年的正月上元,加上寄书到陕西兴安府让黄瞻二作序的时间,此书成书最晚也是在1799年,开始写这本书的时间恐怕要早得多了。这本书是光绪乙巳(1905)年的石印本,作者是黄谦,书中有黄谦的叔父黄瞻二写的序,序最末一行是“嘉庆五年正月上元日愚叔瞻二大题于兴安府学官署”
陈日升一直使用的字典是1981年出版的《普通话闽南话方言词典》,由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和周长楫主持编辑。文化界人士陈日升说,早就听说过有这么一本书,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好好研读,所以对此书了解不多
一本书三种版本
“这本书是记录闽南方言中泉州音的一部韵书,反映了闽南话泉州音系的读书音系统,也反映了泉音的说话音也就是白读音系统。”姜先生说
《音妙悟》一书已到了不能翻检使用的地步了,如果不组织力量迅速加以整理,便将削弱其作用与影响。20多年前,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和周长楫就提出
“木刻本版本的封面和封底都用桐油封住,防潮也防蛀,所以能保存至今,书内载明据薰园藏板,就是根据最早的木刻本刻的。黄瞻二的序后有黄谦的《自序》,是了解这部书的第一手材料。”蔡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