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植当年的抚育管理
6.2松土除草,为使土壤疏松,有利保湿,在竹苗种植后一个月,应及时松土、除草,特别是没有间种作物的林地,应全垦松土一次,清除杂草。在松土除草时应注意竹苗边的20-30厘米不要动土,以免松动、损伤竹苗,影响竹苗生长。如发现竹秆露出土面的应及时培土覆盖
2.整地整地可视林地条件,分别选用不同的整地方法
6.3追肥,俗话说“肥足苗壮”,在5-6月间视竹苗的出土情况,及时进行第一次追肥,追肥方法是在竹笛20厘米左右,两侧开沟,沟的深度约10厘米,每株施复合肥0.5公斤,施肥后覆土。在7~8月第二次出笋期进行第二次追肥,9~10月份进行第三次追肥,追肥方法与用量与第一次相同。促进幼苗生长。有条件的可以用千分之二的尿素溶液浇在竹苗的根部(1000斤水放2斤尿素,充分搅拌均匀),每7~10天一次,连施3~4次
尤其在溪河沿岸的冲积土上生长最好。二、生态学特性性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干燥,适生于海拔300-600米,年均温15-18℃,1月均温3-4℃,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地区。喜肥沃深厚、疏松、有机矿物质营养含量较高,物理性质良好,呈酸性至中性反应,PH值为5?7的土壤。在丘陵低山或缓坡地,只要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也可栽植;干燥瘠薄、石砾太多或过于粘重的土壤不宜选作造林地
3、整地时间为了利于土壤充分风化,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利于赶上种植时间,整地工作应在种植前一个月完成,时间为上一年的11月至当年的元月份之间
2.1全垦整地在地势平坦和坡度不大的地方(不超过5°)要进行全垦整地,深度在20~25厘米左右,将表土翻理在下面,底土朝上,以利风化。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采用机耕整地,一般只要一犁两耙即可
1、林地选择竹林地宜选择上层深厚、肥沃、疏松水份充足的平原、丘陵的山脚或缓坡地及溪河两岸,土质以沙壤土为佳
在管理作物的同时,应及时给竹苗松土、除草、施肥。但问种的作物不宜太靠近竹笛,作物与竹苗之间应保持50厘米距离,以免影响竹苗的生长以及便于竹苗的护理。6.1间种作物,为充分利用土地,促进竹苗生长,增加收益,当年种植的林地,应在林地中间种一些低矮,快熟的作物,如:黄豆、花生、红瓜子等
(图略)杂交竹造林密度,株行距采用4×4米,即每亩42株。整根竹苗除竹尾的最后一个节可露出土面外,其余部分全部用上覆盖,盖上后要充分踩紧,然后再盖一层松土,最后在竹篼部分浇定根水。5、种植与造林密度杂交竹种植必须遵循浅埋,踩实的原则,其方法是,开穴,施基肥,每株放土杂肥30公斤或桐麸,磷肥0.3公斤,将基肥与穴内的土充分拌匀,将母竹苗斜放在种植穴内,注意在竹篼下的部位要稍挖深,挖大一些,以放得下竹篼为准,竹篼的弯柄朝下,芽眼向两侧。竹篼距地面距离约10厘米,竹尾最后一个竹节露出土面,梢部的马耳形切口向上
四、适生地区杂交竹在我市海拔800米以下的温暖、湿润地区均适宜栽种,但要求土壤肥沃,疏松,PH值5—7,尤其适于在漠河冲积土地区
2.2撩壕整地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带,为防止水土流失,可采用撩壕整地的方法进行。其方法是沿等高线进行水平开壕,撩壕规格面宽50厘米,高40厘米,底宽40厘米,将挖出来的表土堆在撩壕的上方,底土堆在撩壕的下方,种植时从撩壕的上方回土进壕
8.合理采伐竹林成林后,每年都可以适当的采伐,合理采伐是保证竹林寿命,永续利用,增产丰收的关键,在采伐时应掌握砍老留幼,砍弱留强,砍密留稀,砍外留内的原则,严禁砍伐1年生的幼竹,砍伐时间直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份之间进行
5-11月陆续出土,笋大3-4公斤/根,味甜、鲜、脆;箨鞘厚纸质,褐色;箨叶绿色,直立、长三角形,基部与箨鞘顶端近等宽。枝下高2?6米,每节簇生多数分枝,生枝显著,小枝具叶5~9枚,叶片披针形,长15厘米,宽2.5厘米左右,可作斗笠用。笋黄白色,被有黄棕色绒毛。一、生物学特性竹秆丛生直立,高10-15米,胸径6—8厘米,节间长30-50厘米,秆圆筒形,绿色,平滑无毛,秆壁厚,竹材纤维长分布均匀且松散,纸浆得率高
4、造林季节造林时间一般选择在二月中旬至三月底前完成,种植时机最好是选择雨天或雨后进行
三、栽培技术要点
7.冬季松土、施肥为保证第二年的出笋率,每年冬季都必须对竹林松土、施肥一次,特别是对采伐后的竹林,更应加强施肥管理,松土时要清除老伐根,施肥以土肥为主,每丛施土杂肥100~150公斤,钾肥1公斤
6.4竹林管护,造林后,应加强对林地的管理,严禁人畜进入林地,特别是竹笋出土季节,更应有专人看管,防止人为地破坏、偷盗、践踏竹苗,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