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明代素三彩特征

明代素三彩特征

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是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御厂改用素烧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烧陶胎。御厂还制作过大量的“法花”器,又称“法华”、“珐花”等。因烧制工艺尚不娴熟,使用三种以上色釉的制品相对较少。随后,素三彩瓷在嘉万时期继续制作,只是斗彩、五彩等釉上彩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素三彩制作相对减少。该类器物同以上素三彩一样,也是先经过高温烧制成素胎,然后填涂孔雀蓝、黄、绿、紫、白等色釉装饰,再低温烧制。成化素三彩鸭熏是明朝的典型素三彩制品之一,由黄、绿、褐、墨绿、孔雀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而成。为清晰表现绘画图案,器身基本都使用锥刻纹做分界线。这一变革不仅进一步增大了“素胎”的机械强度,也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大区别。根据这点,又可将素三彩进一步划分为“素三彩陶”与“素三彩瓷”两大类。景德镇御厂在永乐宣德时期已经开始烧制各种简单的低温复合彩釉瓷,色釉多为两种,通常不叫“素三彩”,而称“绿地酱彩”或“黄地绿彩”等,造型也主要以碗、盘、壶等日用品为主。类似制品直到成化时期依然大量制作。不论从工艺流程还是原材料来看,它们都应归结为素三彩范畴内,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过于强调其色彩,才称其为“法花”,显得与“素三彩”无直接关系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057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