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神涵养抒写
《画山水序》提出的“澄怀观道”理论,本意是山水画家应以澄明的审美心胸来观照自然,即所谓“以玄对山水”。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自然山川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山水画之所以能“畅神”,就在于两者能以自然形质体现“道”。宗炳畅游河山大川,主张“至于山川,质而有趣灵”,“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还要“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山水画理论的开创者宗炳,认为山水画的要务是:“身所盘桓,目所绸缪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意境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辋川其地,山岭环抱,河川汇流,山重水复,有若车轮,得山林趣,故为辋川。王维晚年辞官,购得宋之问蓝田别墅,改名辋川别业,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2.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一首四十字五言律诗“以少总多”、“意余于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对偌大终南之山气象万千的传神写照。其代表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两首诗描绘出辋川别业附近的深林空山于傍晚时分幽冷空寂、意境超脱的悠然画卷,不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终南山》曰:“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后汉书·梁统列传》中写东汉将军梁冀宅园:“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可见,东汉时期中国园林作为自然山水园林的特点已经具备,不过尚处于原始阶段
文人园林之所以追求幽远清淡、平和宁静、明瑟旷远的氛围,其原因亦在此中。由于园主涵养深厚,或附庸风雅,或独善其身,不论园林规划、建筑布局、筑山理水、色彩运用乃至植物配置,皆作“足”文章。意境营造离不开造园人的精神涵养。陶渊明《归田园居》寥寥数笔,便尽现晋人高洁自爱、品格超逸的潇洒胸襟,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居易《池上篇》描述其履道里园,“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的精神形式,更是忘怀万虑、超脱世务、清远旷达的人生写实。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这就是典型的文人园林,是对“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我精神的超越,是对“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精神涵养的抒写。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文人园林意境的彰显借助于多种形式,可归为:山水情怀沉潜、精神涵养抒写、文学语言渗透、哲学空间铺陈,凸现出文人园林“令居之者忘忧,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含蓄而深远的意境空间
三、文学语言渗透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即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内容摘要:文人园林“壶中天地,芥子须弥”,皇家园林“衔山抱水,一池三山”,在质朴与豪华、自然与繁复、平和与高傲之间,文人园林与皇家园林形
《论语·季氏》曰:“不学诗,无以言。”文学透视心灵、传达情感,园林释放身心、折射审美。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与古代文学形成最完美的融合,而成为“诗画园”
中国文化所固有的山水情怀,亦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得以充分拓展。左思“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钟情山水的名士风度与艺术精神的高度自觉,奠定了文人园林的审美趋向,奠定了由皇家园林转向文人园林的审美基础。“无为而治,崇尚自然”,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古典文化对山水美的发现始于魏晋
文人园林铸就了自然山水园林的审美心理,是士大夫精神停留的场所,是中国文化的基点,是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最高精神形式的表达。成思想观念上的对峙与审美心理上的冲突,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文人园林的灵魂是意境
方士庶《天慵庵随意》所述:“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出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现实生活中文人士大夫在山野之间营造自然山水园林,不从细处着眼,而“放眼望青山”,造就出“临深使人志清,登高使人意远”的思想境界。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因心造境,以手运心”的“虚境”,正是古典文人所探究的境界,可见,不仅中国古典绘画的精粹在此,而且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精粹亦在此。古典文人园林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经过唐宋的发展而趋于成熟,在明清时期到达顶峰,造园手法也由最初再现自然而转向表现自然,由自然山水园林转向写意山水园林
一、山水情怀沉潜
1. 夏日观荷,秋日听雨。留听阁,取李商隐《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境。远香堂,取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意。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由观、听进而“游心太玄”,融入“玄牝之灵”,运用移情叙事,以达畅神之幽境
从《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红楼梦》“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文人园林,以诗、词、曲、赋、散文等内容,以碑文、题款、楹联、匾额等形式,以状写、寄情、言志、比附、象征、寓意、点题等手法,来传达园林的意境。文学语言,提升了园林的志趣内涵,凸现出造园的巧夺天工,添设了游园的玄思冥想,并道出“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的主观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