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良渚文化 光耀华夏

良渚文化 光耀华夏

最近举办的《祈福世博平安——钱汉东古陶瓷香炉藏品展》中,第一件展品就是良渚文化黑陶鼎,非常大气,令观者赞不绝口。良渚文化以黑陶为特色,其黑陶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制作精美而富于变化,有涂漆的,也有绘纹饰的。陶器上的陶纹是古人留下的文化密码,解开密码,我们可以领悟到当时社会文化的信息,此乃陶器中的佳作

现在,“良渚文化”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前不久,余杭长命乡又发现了一座4000年前的古城,这是不亚于河南安阳殷墟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了考古界。良渚文化,1936年由良渚人施昕更先生偶然发现,因发现地处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000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作者 钱汉东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五下良渚考察。良渚文化与同时期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南北呼应,共同构筑了中华辉煌文化。良渚文化是南方最重要的史前文化,她展现了我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古代文明,被中国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称为“中华文明曙光”。但良渚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关系到底是对立的还是相融的,它们共同经历了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那时的中华大地究竟是怎样的

也有学者推测,当时有一部分良渚人南下,融入了当地的石峡文化;一部分人。专家推测,距今4000年左右,天气转暖,海平面上升,良渚人生活区域陷入汪洋。良渚文化,辉煌了1300年后却神秘消失,考古界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海侵”

良渚文化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绚丽篇章,迎来了堪称核巨变的文明初创时代:犁耕的稻作农业,以玉器、漆器、黑陶为代表的卓越的艺术成就。相对于代表上层社会的玉文化而言,陶文化更亲近于平民

北上,到达中原地带,与中原的龙山文化先民发生战争,最后被打败。良渚文化墓葬中的随葬石钺、箭镞等石器,隐隐透露出当时社会战争频繁的信息。当然不排除对外征战,内耗加剧,自然环境恶化等因素综合而最终使良渚文化走向消亡

这些体现了中华南北文化的差异,南方人的细腻,北方人的粗犷,早在四五千年前已经形成。南方蚕丝和玉器雕刻的精美纹饰,精致又高雅,令人叹为观止;而北方仰韶文化彩陶,简明的几笔就勾画出各种纹饰,粗犷而雄健。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神秘而精美,其中玉琮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人“天圆地方”的天地相通哲学思想相吻合,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透过良渚文化,我们知道良渚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还生产家蚕丝织物。良渚文化时期玉器非常时兴,种类有珠、管、璧等。除了似神似兽的神人形象和神人兽合一的形象外,玉器上其他图案出现最多的便是鸟。风格虽然不同,却都寄托着古人的愿望和希冀

站在遗址古城墙上,我双手抚摸先民建筑的墙体,感觉是沉甸甸的。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器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4000多年。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告诉我:它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是“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到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089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