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征状】以幼虫危害嫩芽、叶片,使叶片残缺不全,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发育
(5)茧:椭圆形,淡褐色,茧外附有少量褐色长毛
(3)幼虫:体长25~40毫米。第一和第二腹节宽,头部褐黑色,有光泽,体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上有2条黑色纵线,体背面有l条橙黄色带,此带在第一、第二和第八腹节中断,带中央贯穿1红褐色间断的线。亚背线白色,气门下线红黄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1个向前突出的红色瘤,瘤上生黑色长毛束和白褐色短毛,其余各节背瘤黑色.生黑褐色长毛和白色羽状毛,V、Ⅵ瘤橙红色,上生黑褐色长毛;腹部第一、第二节各有1对愈合的黑色瘤,上生白色羽状毛和黑褐色长毛;第九腹节上的瘤橙色,上生黑褐色长毛
【危害对象】紫藤、梅花、桂花、柳、蔷薇、金银花、桃花等花木
(1)人工防治:冬春季节刮除粗老树皮,清除枯枝落叶,消除越冬幼虫
(2)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喷施40%斯本乳油l000~1500倍液,或5%吡虫啉乳剂1000-1500倍液毒杀之
(2)卵:扁圆形,灰黄色,中央凹陷,长0.6~0.7毫米,排列成块,形成表面覆有黄色绒毛的卵块,呈椭圆形或带条形,大小不一,每个卵块有二百至三百个卵
【目科】鳞翅目,毒蛾科
(4)蛹:体长12~16毫米,长圆筒形,黄褐色,体被黄褐色绒毛。腹部背面第一至第三节各有4个横列的瘤
【别名】梅金毛虫,白纹毒蛾,黄尾毒蛾,桑毛虫,金毛虫
【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在华北,一年发生2代,以三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春4月下旬开始危害嫩芽;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出现;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出现,10月初进入越冬状态。成虫夜间活动,产卵在叶背或枝杆上;每一卵块有卵100~600粒,卵块表面被有黄色绒毛。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叶背取食;二龄以后分散危害;越冬幼虫有结网群居习性
雌成虫体长35~45毫米。腹部末端有橙黄色毛。头、胸、腹部基部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触角白色,栉齿棕黄色;前后翅均为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的1个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也为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1)成虫:雄成虫体长12~18毫米,翅展30~40毫米
【形态特征】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上海、山东、台湾、内蒙古、青海、河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区
【学名】Porthesiasimi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