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复土待菌丝长满栽培料面层后,需复盖一层厚约2-4厘米的经太阳暴晒过的肥沃细上,土面上再盖一层厚约2厘米的竹叶,以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和湿度
一级品:色白或微黄,完整,菌柄长>12厘米,菌柄宽>2厘米,水份10-12%,无异味;
配制法:将干枯竹片用清水浸泡24小时,竹叶浸泡5-6小时,按料重的1%,加蔗糖于水中,分别煮料,竹片沸水煮一小时,竹叶沸水煮3o分钟,捞出滤去多余水份,再将上述配方中用过量的过磷酸钙、石膏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80%加人竹片中,20%加人竹叶中拌匀,含水量约60-65%,PH值6。此法处理后,菌种成活率可达80%。①煮料法培养料配方,竹片78%、竹叶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磷酸H氢钾0.2%、硫酸镁0.2%
2号健壮剂配方为:VB91克、VB1100毫克、硫酸镁50克、硫酸锌50克、磷酸H氢钾100克,用水100公斤稀释后用
1号健壮剂配方为:VB90.5克、VB140毫克、硫酸镁40克、硫酸锌20克、硼酸10克、尿素100克,用水100公斤稀释后用
纵距8厘米,点播菌种,最后在菌种上层复盖一层竹叶,厚度以盖住菌种为准,并轻轻压紧,使菌种和培养料接触。用种量,每平方米2—4瓶,其面层用种量约70%,底层用种量约30%。②接种方法接种时,先将处理好的竹片铺入坑内,厚约4—5厘米,再在竹片上铺2-3厘米厚处理好的竹叶,在竹叶上按横向间距10厘米,纵向间距12厘米,梅花形点播竹荪栽培菌种,再铺上4-5厘米厚一层竹片,竹片上复盖一层2-3厘米厚竹叶,然后按横距6厘米。应注意当天处理的培养料和当时掏出的菌种必须当天处理完毕,煮沸的原料必须待其冷至30℃以下时,始可接种
室外竹荪的破蕾开裙一般在凌晨,必须做到随开随采,亦可将开裙一半的子实体或成熟的菌蛋采回室内待其全部开裙。烘烤宜以低温烘烤,先用40℃烘烤,半小时翻动一次,以后温度可慢慢升到50℃,每隔互小时翻动一次,约4小时后,温度降到40℃继续烘约3小时,烘干后,取出凉20-30分钟,待菌体变软后,再分级包装。鲜竹苏干燥率~般为26-28%。采收时,用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索,先轻轻取掉菌帽,然后去掉菌托,留有柄和菌裙,用湿纱布揩干净,或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垫有白纸的提篮或竹筛里,切不可撕破弄断,取回后及时分级进行烘干,或晒干
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竹荪林内竹蔸栽培。竹荪人工栽培方法主要有:。竹荪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品质风味好,市场价格高,但人工栽培较难掌握.而棘托竹荪栽培简单,产量高,但风味甚差,价格低廉,在生产中应考虑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株。竹荪生产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竹荪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分荪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竹子碎料和竹叶,促进野生竹荪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竹苏的一种生产方法
(二)竹荪栽培法
为促进菌丝生长,增强抗逆能力,促进原基分化,在接种后10天喷施1号健壮剂,复土后,喷施2号健壮剂,各施2-3次,每天1次,每平方米用量约50毫升,菌丝生长弱的菌床,还可用另外1一2%的葡萄糖水喷施,复壮效果更好
林内栽培竹荪,应选择管理方便,坡度平缓、背北风、有水源、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砂壤上的毛竹林或毛竹阔叶树混交林,其林内郁闭度0.8-0.9,最好是带有小溪流的山谷地段
(一)林内坑式(床式)栽培法
其自然分布,主要在温暖湿润的南方竹林中.常生长于某些特定的竹林小环境中。90年代以来,我国对竹苏开发研究较深入,使竹荪野生资源分布,良种选育和制种程序,人工栽培及加工利用等方面进展较快。竹荪作为食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素有“真菌皇后”之美名,竹荪生产,过去仅限于野外采收,数量极其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贡品,御膳菜肴,80年代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竹荪菌种类世界上已知有10种,我国已知的有6种,通常供食用仅3种,即长裙竹苏(Ctyopindusiata)、短裙竹荪(Oduplicata)和红托竹有(O.rubrovolvota)。据江西省林内栽培,平均亩产竹荪干品225公斤,室内栽培长裙竹苏每平方米产干品85克,短裙竹荪干品每平方米产59克。但长期以来,由于栽培技术难度大,仅限于狭小的生产范围
利用竹林内伐竹后遗留下的废竹蔸。此法简单,竹荪生产和竹林生产互为有利,互相促进,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选择2-3年以上的老竹蔸作为栽培点,紧贴竹蔸边挖20厘米深的栽植穴,就地拾取枯竹叶垫底,然后撤上一层菌种,再铺上一层竹叶,如此2-3层即可,用种量0.4—0.5公斤,在地面取腐烂竹叶与挖出的土壤混合后复盖穴上,厚2—4厘米,并踏实即可。作为培养料进行栽培
据分析,竹苏干品中蛋白质含量占荪干重的13-17%,蛋白质中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需,占氨基酸总量的1/3。竹荪脆嫩爽口,食味佳美,香气浓郁,别具风味,营养丰富,是国宾及高级宴席上的名贵菜肴和著名的山珍之一。竹荪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由于含有异多糖的多糖体,其组分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对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防癌有一定作用。竹荪属生理碱性食品,能调整中老年人的血酸和脂肪酸,长期食用有降低高血压的作用,因此竹荪食品是一种具有良好疗效的保健食品。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2-3%,同时还富含VB6、VB1、VB2和维生素K、O、A、E等。竹荪有烧、炒、焖、扒、酿、烩、涮、作汤等多种烹饪方法
1.栽培林地选择
此法虽然用料多,费工费时,但便于管理,且产竹荪集中,产量较高,是一种因地制宜栽培竹荪的好方法。此法是利用竹林空地,见缝插针,挖坑栽培竹荪,坑深25厘米左右,以不伤竹鞭为度,坑长视竹林情况,可长可短,在坑底垫上腐烂竹叶,铺上一层竹片等竹子废料,再撒上一层竹叶,踏实后,均匀地撒播一层菌种,如此三层再盖上一层3-4厘米厚的土壤
短裙竹荪分级标准:
三级品:色黄略有破碎,菌柄长8-9厘米,粗0.7厘米,水份10-12%,无异味;等外品:色微黑,不完整,菌柄长<7厘米,水份10-12%,无异味。干竹荪应贮藏于纸温,于燥通风处,不得与有害物质混放,不得重压,并注意防虫防霉
在选好的林地,按水平带开设长2米,宽1米,深20厘米的栽培坑,井填人肥沃表土,厚约5厘米,再铺垫经处理过的培养料,分层接种菌种(详见接种),栽培床需架设塑料薄膜棚,四周开挖排水沟以免积水
二级品:色米黄,完整,菌柄长10-12厘米,粗215厘米,水份10—12%,无异味;
一般采用食品塑料袋包装,包装前塑料袋需先清毒,干燥后使用,分级包装,每25克+1克一小捆,以红绳捆扎入袋封口,每10小袋装一大袋,大袋重250+2克,大袋内应放入产品标签,标注产地、品种、类型、商标、规格等内容
②发酵法
成蕾阶段,主要避免阳光直射,保温和防虫、防病。当塑料棚内温度超过26℃时,应揭开薄膜降温,中午要揭开塑料棚四角,使其通风换气,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高于33℃或低于12℃菌丝停止生长。天气干燥时,要适当喷水,喷水时避免直射土壤,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实体发育阶段较适温度为17-25℃低于8℃或高于30℃时,出现死茹。出茹期每天早上8时,必须进行换气和及时收茹。管理要根据竹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条件而灵活掌握,在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保温保湿。栽种时,复土厚度控制在4厘米以内,当菌丝生长到土面时,应及时复盖1厘米左右富含有机质的肥土,以免菌丝暴光、干枯。如温度低时,在早上或傍晚及时喷水,喷头要远离茹床,避免冲伤小蕾
接种时应选择阴天或没有阳光直射时进行接种,不要在雨天接种。除选择适龄优质栽培菌种外,必须掌握栽种季节。由于菌丝体生长对温度、湿度要求较严,栽种时间一般在4-5月及10-11月为适宜栽培接种期
4.接种
5.管理
④搭棚复土后,应立即搭拱形塑料棚,拱高50厘米左右,郁闭度不到0.8的栽培场,还应在塑料棚上搭遮荫棚,棚高80-100厘米.菌床四周开挖排水沟,使雨后无积水
培养料配方:竹片78%、竹叶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尿素0.6%、石灰0.5%
栽培时,另加堆料重量1%的蔗糖水。制作方法:将竹片和竹叶用澄清的石灰水预湿,湿度约60-65%,加入尿素后堆放,料堆中层(好气发酵层)温度将上升至60℃以上,待温度下降至3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此阶段约需7天时间,随后加人石膏粉,调整湿度至65%,又经过6天后,再进行第三次翻堆,加入剩下的50%石膏粉,调整湿度至65%,再过5天,进行第三次翻堆,加入过磷酸钙并喷入500倍的锌硫磷杀虫剂供食用杀虫,调整湿度至60—65%,约隔4天后,进行第四次翻堆,调整湿度至55-60%。发酵结束时,料呈咖啡色,有少量氨气味,无霉变,竹片交脆易折断。此法适于大批量栽培竹荪,其效果较好。每次翻堆均应在堆中心温度下降时进行,并应将表面干燥层翻至中层,把中层翻至外层
6.采收与烘干
2.栽培床的开设
7.包装、贮藏
竹叶截成2-3厘米或粉碎均可,然后按不同处理方法进行配料和处理,现介绍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竹荪培养料主要是干枯的竹秆(成竹材加工剩余物)、竹枝、竹鞭、竹叶,需将其截成长3-5厘米,宽1-15厘米
①上壤消毒在接种前一周,先用1:1000倍(或2:1000倍)含量50%(或含量25%)的多菌灵药液或1:700倍锌硫磷药液进行土壤消毒
3.培养料的处理(备料)
营养液配方为: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工克、维生素B110毫克,葡萄糖或蔗糖5克、水1000毫升。原基形成后,每隔10夭喷一次营养液,共喷3次,每平方米喷500毫升,喷后接着用清水喷一次,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三)挖坑填料栽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