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老家冬季有种蔬菜的塑料大棚,估计种植玫瑰花也能行。头脑灵活的他经过仔细盘算,认为昆明气候虽然四季如春,可山东老家除冬季外,其它季节的气温和昆明差不多。10年前,大于家庄村青年农民于世礼外出打工,当他在云南昆明看到一枝玫瑰经过简单包装,就能卖到二三元钱的情景后,当即萌发了他“南花北移”的念头。追根溯源,沂南花农时兴种植“大棚玫瑰”的引路人,缘自于“能人”于世礼。想到这里,他决定回山东沂南老家尝试种植大棚玫瑰,说不定这也是一条致富的门路。于是,他花1000多元钱购买了2万余株玫瑰花种苗,费尽艰辛运回了沂南,决计让它们在北方安家落户,让玫瑰香飘家乡,致富乡亲
大棚玫瑰先是在大于家庄村户户种植,随后又扩展到全镇的农户,直到目前的全县,乃至周边的县、乡,众多农户也种起了“大棚玫瑰”,由此形成了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玫瑰鲜切花生产基地。几年前,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沂南县蒲汪镇大于家庄村,风行起一种新兴的塑料大棚种植农业,就是经过“南花北移”而来的大棚玫瑰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及知名度的提高,近几年来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鲜花,但随之也出现了不利于花农的问题:一是客商故意压低收购价格,让花农吃亏;二是淡季时不来收购,让花败落在地里造成损失。如今,在于世礼改做经营花卉生意的带动下,当地已有20多人从事贩花生意,无论旺季淡季,花多花少,这里的玫瑰花都能及时销往外地,既保证了花农们种花收入,又提高了当地农民种植玫瑰的积极性,使花卉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他收购农户的鲜花后,通过物流配送行业将花卉运往订货的城市花店,由此解决了花农的后顾之忧,于世礼由一个最初引进花卉的花农摇身一变成了“花贩子”。为改变这种状况,于世礼决定自己经营鲜花销售生意
“南花北移”的试种成功,让于世礼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玫瑰花在大棚里试种成功后,该出售时卖到哪里去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于世礼几乎绞尽脑汁。两个月过去了,当初只有10多公分高的小苗长出了粗壮的枝条,结出了一个个像鸡蛋大小的玫瑰花蕾。玫瑰栽上后,于世礼寸步不离花卉大棚,就像养孩子一样精心培育着这些幼苗。于世礼将玫瑰种苗运回家,在征得妻子同意后拔掉了正在开花结果的大棚黄瓜,将2万多株玫瑰苗栽了进去
热心肠的于世礼一方面为了帮助乡亲,另一方面为了让种花走向规模化,于是便认真为乡邻们传授经验和技术,并积极为农户购买种苗帮助栽培。如今,仅蒲汪镇就栽种大棚玫瑰1200多个,每棚年收入1.5万元左右,市场价格好时能收入2万元以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棚玫瑰由一个村到一个镇,再到全县及周围的县,一个新型的花卉种植产业渐渐形成了规模。村里人看到于世礼大棚里种玫瑰收入比种蔬菜高,而且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强度较低,便纷纷找他求教技术,打算转产改种玫瑰
最终,济南及烟台的几家花店老板识货,收下了他带来的玫瑰花。他横下一条心对自己说,“只要花种得好,不信卖不出去!”于是,他身带干粮,背上包装好的玫瑰,跑遍了周围的县城及几个大中城市。面对这样的不利情况,于世礼并没有气馁。当时,北方所有城市的花店多是从昆明等南方城市进货,对于世礼这种用塑料大棚培育出来的鲜花还有些信不过,他跑了许多地方,没有一家花店愿意购买他的玫瑰。就这样,一年下来,于世礼栽种的两棚玫瑰,每亩收入1万多元,比种大棚蔬菜多出1倍的收入。因为便宜,一枝玫瑰在从南方进货省了近一半的钱!从此,于世礼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