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形是朴素的收口小罐,尺寸不大。而此罐所反映的是宣德时期中国本土文化因素在中国陶瓷生产中的复兴和回归。永宣时期青花器物中存世有大量仿制波斯和叙利亚地区铜器、玻璃器的器形和纹饰的器物,形状奇特,尺寸硕大,而其纹饰中的卷叶、轮花等,亦是西域原样,这些都大量出现在景德镇窑出产的中国青花瓷器上,连同来自西亚的大量瓷器定单,深深地在永宣青花瓷器上烙上了异域的痕迹。此罐主题纹饰中的灵芝为冬荣之草,乃国人心目中的不死之药,瑞德之兆,而出口瓷器上仅将灵芝作为边饰,此罐肩部和底部的边饰也是中国传统的中央留白的莲瓣纹,这种边饰在宣德特有的骰子碗上经常出现。宣德皇帝是位雅爱诗赋艺术的君主,宣德青花纹饰中多用为宣德皇帝所吟颂的植物花果
清代御制彩瓷向来为藏家所珍,本次拍卖会上有不少这类拍品,其中清乾隆粉彩鸡缸杯一对(腹径6.5厘米,参考价70万-80万元),曾著录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瓷器赏鉴》图录号220,第169页
其中明宣德青花转枝莲纹罐(口径11.5厘米;参考价80万-100万元人民币)为不可多得的宣德御窑作品
胎骨匀厚,外壁绘转枝灵芝十茎,肩部和底边各绘仰覆莲瓣纹一周,口足加饰青花双线,底书“大明宣德年制”一行六字楷书款,外加双圈。此罐广腹小口,口圆,短直颈略内敛,斜肩丰圆,下部收敛,器底呈双阶式形,中央为平底
当然,后代对前代的模仿更多的是取其一个角度而结合本朝自己的特点,如拍卖会中有一件清乾隆青花莲托八吉祥纹海棠形双耳瓶(高60厘米,参考价180万-200万元人民币),造型奇特华丽,颈上一对龙耳对称,尤其凸显乾隆本朝的模样,而纹饰题材和绘画风格则均有意追随永宣
用釉上彩瓷绘公鸡、母鸡和一群小鸡,背景配以太湖石、牡丹花,这样的题材组合开始出现于明朝成化年制的卧足小杯之上,习惯称之为“鸡缸杯”,因成化御窑制瓷水平的高超及其题材有家庭和睦或功名富贵的比喻而使得这种“鸡缸杯”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有名的品种之一;乾隆御窑复制“鸡缸杯”,在器形上保持了卧足杯的形态,但杯腹加深;画面保持了公鸡、母鸡、小鸡、太湖石和牡丹花的组合,但增加了一个“金鸡独立”的童子,背面写有乾隆皇帝1776年所作的凡126字的御题诗,对于画面的意思,有根据图案
为宣德官窑所创制,传世有甜白暗花莲托八吉祥纹碗、青花莲托八吉祥纹及青花缠枝花卉纹碗,宣德款识书于碗心,传为祭祀礼佛所用,(参阅《明代宣德官窑青花特展图录》图号115-117,页284-289)可能是用于同样的场合,故乾隆时期未做任何变化就将明代宣德的原样引用过来。此类高足碗,圈足较一般碗足高而低于高足碗,故且称之为半高足碗。其中有一件清乾隆青花莲托八吉祥高足碗(口径12厘米;参考价6.5万-7万元),侈口,深弧壁,半高足略外撇,足外侧凸起铉纹一周,足上画卷草纹、朵花纹和圈纹,碗外壁绘莲托八吉祥纹,碗内心写一“寿”字,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体印章款,除了款识的位置和写法、碗心的寿字及胎釉的时代特征,其器形纹饰与明宣德青花莲托八吉祥高足碗(参阅《中国陶瓷全集———明上》PL67,P83)完全一致
彩瓷群芳争艳
此罐青花发色幽倩淡雅,略带晕散。宣德所用青料,既有进口的苏尼勃青,也有江西乐平产的平等青(有称陂塘青),此件小罐用的便是后者青料,青中略泛灰色;由于釉面施釉较厚,窑温较高及绘画笔触的不连贯性,造成釉中的气泡较大、青花线条晕散不清
此罐底书“大明宣德年制”一行六字楷书款,外加双圈,这种款不仅是当时标准年款,也为今后的御窑款识的内容和写法定下了基调
宣德青花瓷器的辐射力强大,从空间上讲,当时就通过商业手段传播到中东及欧亚大陆,从时间上看,它的艺术和文化之美,跨过300年的历史长河,直达清代的雍正乾隆两朝,本次拍卖会上就有一些雍正、乾隆时期的御窑青花作品,在它们身上,透露出了强烈的永宣时代的余韵
青花佳作缤纷
其中青花、彩瓷和单色釉这几大品类中目前都有一些值得推介的拍品。敬华猴年春拍仍将以明清御窑瓷器唱主角
瓶上的纹饰题材和纹饰空间布置上的层层叠叠的方法都取自永宣青花传统,但均作了一些变化,如蕉叶纹,与明初的形态大相径庭。而青花的特征,虽竭力模仿,也和永乐宣德不可同日而语。此瓶为四瓣形花瓶造型,束颈,双龙耳,撇口,圆肩分四瓣下收,瓶足先内收再外撇,口沿绘海水纹及如意头纹,颈上为蕉叶纹和海浪纹,瓶体主题纹饰为莲托八吉祥,上下边饰分别为石榴纹和莲瓣纹,足上为缠枝灵芝和海水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体印章款。乾隆青花窑温和釉层厚薄都恰到好处、绘画笔法流畅连贯,因此,青花发色鲜亮,纵有晕散但笔触仍清晰,感觉规范有致
本次拍卖会上敬华公司将呈现给大家的青花瓷中有明宣德和清乾隆两朝的御窑作品。青花瓷器最为世人称道的是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