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宣德瓷器

宣德瓷器

明代瓷器在永乐时期有所创新和发展,到宣德时进入鼎盛时期

二、造型特征

这时期的瓷器珍品,至今在国内外仍享有很高的荣誉,星罗棋布于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当时景德镇青花瓷在外销巨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瓷技术的改造和提高;郑和下西洋带回大量制瓷原料,也为创造精美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条件。宣德时期瓷器烧制技术的进步,与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器型选例

贯耳瓶—-圆唇口,直颈,丰肩,敛腹,圈足内台阶式底,颈部双贯耳,并以青花绘海水几回纹,腹部绘缠枝石榴纹,肩与下腹绘焦叶纹,底心署款.清代雍正仿品的造型接近真器,以后各朝官窑也有此器型,但皆为平底圈足

由于景德镇在明代废除了元代的“匠户制”,工匠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宣德时期政局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发展史上成为交相辉映的璀璨明珠,倍受国内外人士的欣赏和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从大量的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此时景德镇制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创烧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颖品种

一、宣德时期的概况

玉壶春瓶—-其颈部造型较永乐略显短粗,其他均与永乐相同。有青花与白釉品种。其青花器主题纹饰多见缠枝花、花鸟等图案,白釉器多为暗刻缠枝花纹

胆瓶—-卷唇口,细颈,扁腹,器身饰青花缠枝灵芝或卷枝花叶图案,瓶口外沿有款识.清代康熙时多有仿品,其颈较粗,腹扁,体重

器身饰青花缠枝莲纹,肩与下腹部饰焦叶纹,青花款写于底部。小口梅瓶—-器身修长,小口外卷,溜肩,下腹削瘦,圈足内底为浅台阶式;此种足型系宣德朝新创,并成为这一时期瓷器底足处理的典型

宣德瓷的造型敦厚疑重,无论大件小品,制作均甚精细,即使器型很大亦不觉纯重笨拙,其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并创制了不少独特之作

真品与后仿器之区别在于:宣德器接口与头部和腹部的两处,中腰为两段横接;仿品则接口于器的侧壁,为两片坚接.宣德器底为倭角近圆的长方形;仿品为硬折角的长方形或大椭圆形。扁腹绶带葫芦瓶—-此造型和纹饰深受西亚文化的影响,器有大小之分,一般署有款识.青花图案中有佛花(又称车轮花)、洋莲、阴阳鱼及云龙等

琮式瓶—-器高越4厘米,小品大样,形如玉琮,明、清两代官窑皆以次为模板承袭烧制,

过去发现的一些明初民窑青花大器,如瓶、罐等,其风格也多与此时的官窑器相似,所以,将其制作年代判定为宣德时期是有一定道理的。从传世品来看,宣德时烧造的官窑瓷器,不但一般的制作精巧,特大之器也很成功。民窑器物亦很繁杂,如常见的逐器与圆器中,就有瓶、罐、筒炉、碗、盘等多种造型.早年在江苏、江西等省路线出土的一些民窑器物,其造型、纹饰、色彩等都深受官窑器的影响,因而,遇到这类器物,应当密切结合并借鉴官窑器的时代特征来分析断代。其时宣德皇帝本人雅爱艺术(当时宫廷就有藏品目录《宣德鼎彝图谱》擅长书画,对瓷器制作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白釉与青花品种,其青花器腹部绘缠枝牵牛花,双耳染青,底署宣德款识.明末清初仿品造型大小不一,无款的仿品较难区分;而清代雍正官窑器造型则明显放大,一目了然。四方倭角瓶—-唇口,直颈饰以双兽耳,方腹折角呈八棱状,深圈足外撇,内台阶式底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宣德民窑五彩缠枝梅瓶,造型庄重古朴,与同类官窑青花器一致;纹饰气势雄浑,施彩疑腻,为宣德五彩瓷的典型。梅瓶—-器有大中小之分,口也有大小之别:唇口外卷或平口,颈稍长,肩较丰满,均为砂底浅圈足。有青花、红釉刻海水龙纹器与白釉底部署青花款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2156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