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美称来源于中华古国源远流长的礼制传统。而中国古代早期的礼仪活动和初期的社会管理活动,追根溯源,都与以玉为道具的宗教礼仪活动密切相关。中国素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其中,从农业发生到传说中的尧舜之前,中国历史处于前国家阶段,当时的社会管理主要是通过祭祀神灵来运作和实现的,故称神权时代。如果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上考察,可以把农业发生以来最近一万年间的中国历史划分为神权、王权和民权这样三个发展阶段。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帝制的废除,中国历史遂相应地发展进步到了民权时代。大约从尧舜禹时代开始,随着国家的产生,社会管理的主要机制不再是神的权威而是王权的运行,王权时代由此到来。时下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是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探讨中华国家礼制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问题
在古人的世界观中,天地是人类祖先和人间衣食的根本,祖先是现世君王及其族系成员的由来,君王则是国家军政和教化的总控制者。这个制度的核心内容有三个:一是祭祀天地,二是祭祀祖先,三是尊崇王权(《大戴礼记·礼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平衡矛盾靠的是政治制度,抵抗外敌靠的是军事武装。从根本上说,国家最重要的职能有两个:一是平衡内部矛盾,二为抵抗外来入侵。因此,对于中国古代的祭祀天地和祖先,绝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宗教迷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尊崇王权是中心,祭天和祭祖是神化王权的两个支撑点。祭祀天地、祭祀祖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神化现实王权。应该看到,这既是最高的哲学、最高的伦理,同时也是最大的政治。……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夏商周之际,中国早期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就是在不断整合升华远古以来祭神礼仪基础上形成的礼仪制度,即所谓礼制
换句话说,所谓礼,最初是特指礼敬神灵,其基本形式之一是给神灵献玉,其根本目的在于“致福”。《说文解字·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古人最初是把用器皿盛装玉器敬献神灵的祭祀活动称为礼。礼制的“礼”字,本义是以器盛玉奉献神灵,目的是求得神灵的福祐
现代考古学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和辽宁西部的阜新、朝阳一带,是中国玉器起源的原生产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用玉区域。所谓红山古玉,是指近年在“红山文化”中的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和小河沿等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史前玉器
玉猪龙(红山文化重要玉器)
个人宗教发生在万物有灵的年代,当时的神就生活在人们中间,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神与人之间处于一种零距离状态。由于人神之间的距离很近,所以人们祭神也很方便,神主的位置通常就设在室内炊煮和取暖的灶前,这就叫。尽管人神之间的地位悬殊,可是每一个祭神的人却都具有平等的权利,这就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人们上山打猎,下水捞鱼,随时随地都可能与神灵相遇,这种情况就叫“人神杂揉”。这种宗教形态就是所谓的个人宗教。最初的礼拜神灵,纯属民间的自由行为
既然先民祭神的目的在于求得神的福祐,那就必须通过一定的仪式,来让神知道送礼的目的。而祷告的主要内容无非是今天我给你弄来了若干好吃的、好穿的和好用的,你要仔细看好收好,从此要照顾我、福祐我,如果做不到,下次可就不给你送了,如此等等。于是,在祭祀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宗教仪式,也都称之为礼。在史前文化中,这种仪式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祷告。后来,所有神事和人事活动中的礼仪行为都被引申为礼
当人们用玉来礼祭神灵的时候,就把自己同时降到了神灵的附属地位,人要在神的保护和支配之下才觉得踏实。这样一来,神成了主,人变成了奴。可是这种对话却不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所以,红山文化时代用于神事活动的各式玉器,又都属于礼器。如前文所述,中国古代的祭祀,本质上是一种以玉为中介进行的人与神灵的对话。在古代汉语中,主的本义就是神,天上之神叫天主,邦国之神叫国主,家族之神叫家主,而“礼”的本义则是用玉来讨好和打点各类神主
与此相适应,贵贱等级之间的交际往来又相应地发展出用以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礼仪系统。最初的等级差别产生于人神之间,是神与人的不平等。后来,那些在宗教祭祀活动具有特殊作用、沟通人神之间交往的祭司(即巫师)们,随着宗教礼仪生活的发展,其身份地位也渐次与一般民众拉开了距离,于是世俗社会也分化出了上下贵贱的等级。当这种等级差别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便应运而生,礼制也随之形成。人们礼祭神灵的主观愿望是祈求神灵的保护,这叫礼尚往来,可是客观效果却制造出了人神之间的等级差别,这就叫“礼尚等级”。所以,礼的引申意义就是不平等,就是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