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一块民国墓砖牵出一段家族窑业史

一块民国墓砖牵出一段家族窑业史

东阳弄10号”世德堂”是黄家的祖祠,至今黄家子孙还保留了每年回家祭祖的传统。弄里还保留有一口太平天国年间挖的水井。大窑路47号”耕心堂”曾是黄万清的住宅,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最多时住50多口人,现在只剩下4人留守。这些遗址较为完整地见证了”黄万清号”的窑业发展历程及当年窑号生产经营的情况。商号后面是窑场,窑场后头还留有两个窑址。三阳弄17号”德世堂”也是黄氏宅第,依然保留了精美的砖雕门头和高大的风火墙。据黄浩兴介绍,黄氏属于大窑路上的后起之秀,祖上最初是到大窑路冯家当女婿的,但仍保留了”黄”姓。大约在清道光年间,开辟了”黄万清号”,当时一共5只半窑,发展到后来,黄姓拥有了24只窑,其中”圣星窑”一窑可产11万块八五砖,是大窑路上最大的窑,可惜现在已不复存在。小编看到,”黄万清号”面朝古运河,门头上有”黄万清号”四字砖雕,据称门口的”黄万清砖瓦号”招牌,也有上百年历史,出门就有码头,运输十分方便。但旧式长排木门窗、精美的青石门墩、独具特色的弯椽,至今保留在这座老宅中。不过,当年的”黄万清号”目前仍存在,基本上保留了当年的规格

来源:无锡交通台

他表示,如果要建窑业博物馆,他将把自己收集的砖瓦全部捐献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当年无锡窑业的工艺。在编修家谱的同时,黄浩兴扩大收集砖瓦的范围,得到了其他窑号传人的支持。眼下清名桥历史街区正在规划保护大窑路,黄浩兴希望能适当地保留旧时老窑号的遗迹,不仅仅是窑址,更应活态地呈现当年窑业的生存环境

“黄万清号”门头至今清晰可辨

而今这部家谱见证了大窑路上黄万清窑号的发展史。黄浩兴从1994年开始收集这些砖瓦,最初目的是为了编修《黄氏家谱》。黄浩兴家中,除了这块墓砖,还存有各式各样、各种规格的砖瓦,全是大窑路出品,大约有40余种,其中包括明嘉靖年间,为防倭寇进犯修筑的无锡城墙砖,当时的城砖全是大窑路烧制的

不久前,吴稚晖故居还派人上门征集这块砖,但黄浩兴想把它留下来,作为无锡窑业发展史的一个见证,让它走进博物馆。黄浩兴收藏的这块方砖,两面分别刻有”民国十一年造”和”吴慎德堂”的字样,据说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吴稚晖的父亲墓圈上的一块墓砖,是无锡大窑路的产品

通过采访,小编见证了一段无锡家族窑业史。昨天,闻悉市民黄浩兴收藏有一块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父亲墓圈上的方砖,小编立即赶到了黄浩兴家中。没想到老人就是大窑路黄万清砖瓦号的传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2811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