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竹织叶野螟

竹织叶野螟

(1)园艺防治:加强抚育管理,冬季翻耕可击杀土内幼虫,或翻出土表,使易遭捕食

【形态特征】

(4)药剂防治:危害初期及时喷洒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1%灭虫灵2000-3000倍液;也可用40%氧化乐果原液每株1~1.5毫升注射入竹腔

【防治方法】

【学名】Algedoniacoclesalis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卵期释放赤眼蜂,每666.6平方米放蜂10~15万头,可取得寄生率达60%~82%的防效

【别名】竹螟,竹苞虫,竹卷叶虫

(2)卵:扁椭圆形,长0.8~1.0毫米,蜡黄色,鱼鳞状排列成卵块

(4)蛹:长12~14毫米,橙黄色,腹部较细,腹末有臀棘8

【危害征状】以幼虫吐丝缀新叶成苞,匿于苞内取食危害,严重时成片竹林叶片被食殆尽,形同火烧,影响竹鞭生长和下年度出笋,甚至导致成片枯死

【发生规律】此虫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年发生1~2代,也有3~4代,少数二年发生1代,广东一年发生4代;均以老熟幼虫在竹下薄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在茧内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羽化多在夜间,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一盏40瓦黑光灯最多一夜可诱蛾7万余头。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虫吐丝缠叶成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每苞内有虫2~25条,蜕皮后二龄幼虫分散转移,再缠2张叶成苞,每苞内有虫l~3条。竹织叶野螟有多种自然天敌,捕食类的如画眉、燕子、长尾蓝雀、肯蛙、蟾蜍、蜘蛛、蚂蚁、步行甲、草蛉幼虫等;寄生类的如赤眼蜂、竹螟绒茧蜂、长距茧蜂、甲腹茧蜂和白僵菌等。幼虫期计六龄,三龄后换苞较勤,五龄后每天或隔天即转苞危害,每次转苞即向中、下部爬行或吐丝飘移到邻竹缠苞危害,严重时整株、成片竹林竹叶被食尽;7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吐丝坠地,人土结茧,此时部分幼虫在竹上虫苞内化蛹,竹上的蛹和土内部分蛹羽化,产生第二代,第一代幼虫危害后于8月中、下旬人土结茧,其中部分幼虫与第一代茧内幼虫化蛹产生第三代,每代幼虫均有一部分滞育越冬;一年中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烈,第二代较轻。成虫羽化后需进行5-7天的补充营养,吮吸栗、栎、合欢、山槐、夏枯草及菊科植物的花蜜;交尾后飞向当年生新梢竹叶背面产卵,每雌产卵92-149粒,分4~8块产出

【危害对象】紫竹、刚竹、淡竹、苦竹、青皮竹、撑蒿竹、早竹、桂竹、哺鸡竹、石竹、绿竹、水竹等

【分布】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河南、山东等省区

(5)茧:椭圆形,长14~16毫米,灰褐色,为土粘结而成

【目科】鳞翅目,螟蛾科

(2)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成虫

前翅外缘有一褐色宽带,带的外缘有8个褐色小点,翅面有3条褐色波状横线,外横线下半段内倾与中横线相接;后翅外缘也有一褐色宽带,中部有一褐色波状纹。(1)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22~26毫米,体、翅黄褐色,复眼草绿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8~24毫米,头部褐色.体表光滑.胴部取食时皇黄绿色,老熟时乳黄色,各节有褐色毛片8-10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300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