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以水作调和剂,使用胶质透明颜料在特定纸张上作画的方法,使视觉效果呈现出清新、淡雅、抒情、隽永等独特的艺术特质,与其他画种拉开了距离。水彩画种的独立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在审美观念和哲学理念上属于西方绘画体系,在构图、色彩、造型、透视等方面与油画相似。水彩画所追求的水色淋漓、飘逸空灵、浑然一体的意境与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似与不似、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相似,颇具天生的“亲和”关系。它接近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而易被我们接受和认同,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现代画坛,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中国水彩画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打破许多原有的传统观念的樊篱,使画种之间的界面越来越模糊,这为水彩画的观念更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水彩画队伍不断壮大,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的加盟,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许多新的观念,促使水彩画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发展到今天,巨幅水彩画的产生极大增强了水彩画的视觉冲击力,水彩画技法语言的表现更强,形式感更丰富。新工具、新材料的开发运用,为水彩画家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开启新的创作思路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中国水彩画家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创作出的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到形式语言,审美情趣都逐步走上新的台阶。中国水彩画究竟怎样在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碰撞中去激发活力,寻求发展,这是我们当今水彩画家应积极面对的问题
水彩画作为舶来画种引进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它几经沧桑,以顽强的生命力向前发展着。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在广州设立水彩展区,到1999年全国第九届美展在南京设立水彩画展区,中国水彩画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小品”格局,跟随时代步伐,带着它的成就和问题,也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跨入新世纪的大门
如果说,在上个世纪我们是出于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主动向西方学习,那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虚心学习,我们应该把重心转换到开拓与创造本民族的文化上来。中国水彩画从无到有,直至今日的成熟,不可否认有向西方学习所取得的成果。然而,中国水彩在众多的画家努力寻找与西方水彩不同发展轨迹的时候,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地接受着西方的观念与模式,对我国水彩画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水彩画与现代时尚的交流、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不可否认,如果中国水彩缺少中华民族深沉的文化底蕴,一味追求、仿效西方文化的东西,那就会摆脱不了西方文化的窠臼。一百年前从国家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先辈们的胆识和作为,我们才能大胆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文化,学习并引进西方文明,随之中国才兴起了自己的水彩画
水彩画在我国的发展曾出现过两次高峰。五六十年代,水彩画作为色彩训练的必修课得到广泛普及;改革开放以后,频繁的展览交流,促进了信息传递与艺术互补,开拓了画家的艺术视野,丰富了水彩的艺术语言,给中国水彩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艺术的发展在于创造。当代水彩画家必须在审美观念、创作思维、表现手法上作积极地、更进一步地突破,坚持多元综合的价值取向,坚持多样化创作风格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彩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中国水彩画成为新世纪里中国艺术流动的旋律中跳动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