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田玉 / 充满神秘色彩的玉琮文化

充满神秘色彩的玉琮文化

玉琮,后世又称“辋头”,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玉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著名,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饰当时流行的纹饰。因加工工具、习惯的不同,伪品多数显得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熟旧的程度更难做得逼真。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

玉琮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看良渚文化的玉琮,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这是对琮的最早定名。专家们推测,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方象征着地,圆象征着天,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天地的贯穿。因而,玉琮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根据《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琮,瑞玉,大八寸形似车釭两字合成一字

玉琮用于随葬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种种现象说明琮与原始宗教及祭祀礼仪密切相关,它的主人必属部族酋长、大祭司巫师等上层人物。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荣华富贵

玉琮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被当作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与璧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

良渚文化玉琮最为著名

玉琮是祭祀用的一种礼器

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了两件有纹饰的玉琮,其中一件上下各饰一组弦纹,四角有凸棱,侧面饰竖道弦纹,该造型很少见

历代玉琮各具特色

部分玉琮在主体兽面纹外,用细阴纹刻划“神人”图形和云雷纹,阴线用利石刻划而成,线条坚挺。琮身均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成四组,随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纹饰分数组饰于琮上。新石器时代发现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质地不纯,以青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浙江杭州反山遗址出土的神兽纹玉琮为现今所见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琮体切割规整,中孔为管钻对穿而成,中接处常留有两层。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玉琮的形体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3080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