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日本园林—东院庭园和神泉苑

日本园林—东院庭园和神泉苑

两桥一横一竖恰成直角,把水面分成三处,从水口向南依次扩大面积。中间池面的北岸突出半岛,覆以鹅卵石,尖端点缀景石。池北建筑为唐式,两坡顶,五开间,南北向,高床式,四面出檐廊平台,四周栏杆围合,红柱、黑瓦、白墙,东西两面山花用檩条远远挑出,三个开间有围合,二个开间不围合,十分奇特。主体建筑的东面架平桥,桥为木制,红色栏杆,与建筑一字排开,其间隔一观景平台。反桥的北面为建筑,三开间,两坡硬山顶,当心间正对反桥。水池东北角建拱桥,成为水口的镇水桥,在日本称为反桥,也是木架拱桥,红色

曲水流觞的做法在奈良时代就已盛行。由此可见,奈良时代庭园的特点是池庭铺鹅卵石,又称玉石,岸线喜欢出半岛,同样铺以玉石,成为洲浜。池中筑岩岛,北岸构建筑,与岩岛形成轴线,水口架桥以划分水面

自从桓武天皇(737~806)迁都京都后,东院庭园随平城宫渐毁。1978年被定为日本特别史迹,1992年被定为特别名胜,1993年开始恢复,1995年建东北角建筑,1996年完成北侧的木板墙,1997年完成主体建筑、平桥和反桥,1998年西面建筑和南北向木墙全面完成并开放。1967年后,日本考古学家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庭园遗址。东院庭园在奈良平城宫遗址处,是奈良时代(711-794)的皇家园林,因在平城宫的东部,又称东宫,孝谦天皇和称德天皇称为东院。称德天皇建玉殿,并在此举行宴会,光仁天皇时称为杨梅宫,圣武天皇称为南苑

曲流边上的空地则铺以米黄色小粒鹅卵石,道路跨越处架以木板。曲流清浅,底铺大鹅卵石。水池的西北有另一来水,曲折蜿蜒,为当年举行曲水宴之处。园东南角建有角楼,平面正方形,楼高二层,上层平座腰檐,屋顶四角攒尖,宝顶用铜雕,下层向西、东两个方面伸出一间抱厦

全园有一条南北轴线,池北轴线上建乾临阁,两侧建东阁、西阁,阁南面临水建钓殿,乾临阁、东西阁和钓殿间由曲廊相连。园林古图显示,全园中心是水池,名神泉,以神泉为名,表明当时园林以泉为上,封为神格。水池中建有中岛,水池的来水口在东北

由此可见,平安时代的皇家园林强调轴线,多以水池为中心,以中岛为主景,池东西建筑对称,岸线较直,少变化,驳岸做法为条石规则式,少用或不用景石

园林创立时间大概与平安京(京都)同时,约在794年前后,最早的游园纪录是公元800年桓武天皇的游幸。神泉苑在京都市中京区御池通神泉苑町,是平安时代桓武天皇迁都京都后所创立的庭园

水池西面为建筑群,北为茶室,南为神社。神社建筑两层,歇山顶、青瓦,东面出抱厦作为门廊。园中没有景石、洲浜等景观。茶室和神社的体量很大。水池东岸岸线突出一块,构建东阁,东阁现为神社,前面一排鸟居。茶室坐西面东,朝向水面,前出高床栏杆

水面的西北部建舟舫一只,为画舫形式,船头雕成首。南墙为石栏杆。虹桥木构,一跨如虹,鲜红的色彩十分醒目。中岛与南岸以石拱桥相接,南面正门为石鸟居(牌坊)

大池筑中岛,岛上建一组庙宇建筑。庭园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三分之二,水口在东北,水口处有小岛,上立石灯笼。中轴线上为前殿、龙王庙、后门,前殿左右各立一个方亭。东面建有小神社和石灯笼。西面架虹桥,桥头南面建井神泉苑水井的井屋,立有石灯笼。现已恢复的神泉苑,格局与原来的大体相同,不过许多建筑湮没无存,也有的改为祭祀性建筑

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岸线曲折,东北方向伸出水湾,似为来水,其实在西北方向又有曲水作为来水。现园东西宽60米,南北深70米,全院围以土墙。池中的中岛南北无桥,但与北岸主体建筑同处一条南北轴线上。南岸、东岸、西岸各有一个半岛,周围沿岸皆用鹅卵石铺成洲浜,临水置景石。中岛用鹅卵石铺成,植孤松一株,岸线曲折亦置景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3224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