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苏绣的民间文化属性

苏绣的民间文化属性

苏绣是以民众生活为依托的,甚至就是民众生活本身,民间文化如同一种生态环境,离开其民间土壤,便必然会凋零、枯萎。苏绣作为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必须始终扎根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之中;必须面向最广大的受众,必须融入到现代社会和时代特征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苏绣这一民间艺术的瑰宝

一、苏绣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存在

二、苏绣的产生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内生结果

苏绣是具有鲜明吴文化特征的工艺美术门类,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为一种文明的结果。只有将苏绣还原到整个民间文化和民众社会中去,才能深入探讨苏绣发展的文化内涵。苏绣既具备艺术形态,又是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发生联系,他涉及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许多方面

发展苏绣生产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可见刺绣对有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费孝通先生在《江村调查》中指出刺绣在苏南农村是除农耕以外的最主要副业。古代刺绣又称为“女红”是女性的重要技能,不懂刺绣被认为有悖人伦纲常。在苏南农村,刺绣被称为“作生活”,这表明,刺绣是农民生计的重要来源

苏绣艺术来源于民间文化,同时又反映了民间文化。而且基本上,苏绣的产品形式具有明显的功能性,从绣花鞋、绣荷包、绣花枕、绣花被、绣花盖头、绣球、绣嫁衣、绣帕等等,都是日常生活所需,而且表现内容也都与日常生活有关。在古代,苏绣产品主要被用于民间婚嫁仪式和庆典

三、苏绣艺术是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

从历史的实证可以发现,每一次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带动苏绣工艺的进步,而经济社会的萧条则带来苏绣工艺的衰败,特别是清末民初的苏绣发展历程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点。苏绣的产生源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主要是蚕桑种养的发展和纺织工艺的进步;同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推动了苏绣产品需求的增长,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了苏绣工艺的发展

苏绣的表现内容也大都展现出创作主体的生活状况;是被抽象出来物化到针线中的社会实践。诚如其他工艺美术类别一样,苏绣的个性特色又其特殊自然环境使然;但更为重要的是,苏绣的文化特征主要决定于人的主体作用。苏绣创作的主体是绣娘,而绣娘并不是一种固定的专事的职业,绣娘是广泛存在于苏南农村的普通农村女性,在历史上,苏绣的最大受众也同样是普通老百姓,闺阁绣和宫廷绣是民间绣发展衍生出来的特殊形式,并不是苏绣的根源和主体

四、苏绣生产是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344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