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梳背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特有器形,只发现于级别较高的大墓中,而且每个大墓只出土一件、总是发现于墓主头部位置。事实上,除了高质量玉器外,奇特的陪葬物玉梳背也足以证明墓主的高贵身份
远古浙江也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
省文物考古所方向明研究员透露,这是继反山、瑶山之后最高等级的显贵墓葬,虽然随葬玉器总量有所不及,但“种类极其丰富,雕琢精美”。该墓出土的100余件陶器、玉器中,最为珍贵的文物,是首次在良渚墓葬中发现的一支玉匕、一对玉箸,还有一件独一无二的”透雕刻纹平顶冠状”玉梳背。近年来一直在发掘探索的良渚玉架山史前聚落,日前又有一座高级女性贵族大墓现身
奇特玉梳背解密
完整的聚落功能布局,或许再次印证了良渚强烈的“国家雏形”性质
反山镂雕带冠神人纹玉梳背
玉架山200号墓穴
浙江博物馆对玉梳背藏品的介绍则称,玉梳背是显示墓主身份地位的礼器。其制造工艺甚至比一般玉礼器更费工时,纹饰镂空部分是用小锥连续钻孔、镂通,最后打磨光滑而成
主持玉架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执行领队楼航认为,从环壕及水路通道、土台、居住址、祭祀场所、墓地等遗址主体内涵分析,其布局成很可能经过规划设计,玉架山遗址有意识地取土形成环壕,挖壕筑台完成后起到防御作用
随着玉架山遗址渐露真容,考古学家们发现,以玉架山为中心,存在着若干个紧邻的小遗址组成的高等级完整聚落,它的年代几乎贯穿良渚文化,而且还有“护城河”,大约修筑于4000年前
考古学家们最初一直不了解玉梳背的功能,直到后来发现它和象牙梳齿镶嵌在一起,才明确是插于头发上的象牙梳,因为象牙容易腐朽,等到出土时往往就只玉质梳背了
考古再延伸——
再次印证良渚国家雏形?
然而,玉梳背的功能远不止是“束发”。此前在玉架山23号墓出土的玉梳背,顶端有介字形凹凸造型,颇似良渚神徽中神人所戴的羽冠,显示玉梳背很可能是作为神灵的象征物和降神巫术所需的一种法器
而后来商周鼎器上与良渚器物上极为相似的云雷纹,则良渚文化北迁的明证。此后,更有学者提出,良渚文化后来并没有消失,只是北上融合了中原文化,向黄河中游、下游迁徙,再转而南下融入古蜀文明:同时代数千公里外的三星堆青铜纵目人面像,极有可能系由良渚神徽演化而来
16年之后,苏老先生瞩目的土坡底下挖出了疑为“良渚王宫”的莫角山高台遗址。不知是不是自言自语,他问身边人,“你看杭州在哪里?”他接着自问自答,我看这里就是古代的杭州。经过临近苕溪的大观山果园,看到那个缓缓上升之后又缓缓下沉的大土坡,苏秉琦发呆了。1977年,中国考古学奠基人苏秉琦先生经过杭州,到瓶窑考察
今年6月正式公布的长兴七里亭、银锭岗旧石器遗址考古成果显示,100万年前浙江已有人类活动,而且有和吸收其他文化类型成果的痕迹。事实上,一直被误读为蛮荒之地、文明起步较迟的远古浙江,不只是有文化输出
玉梳背,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特有器形,在每个大墓只出土一件,且往往发现于墓主头部位置。以往考古学家都认为这种器物的作用是用于束发,但最近它又有了新的说法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