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杨伯达:《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2期,页35-40.
4.寺村光晴:《日本硬玉(翡翠)制玉类生产》;藤田富士夫:《日本列岛块状耳饰始源试论》;宏明、北实:《日本国北海道地方旧石器时代》;长沼孝、宏明:《日本国北海道汤里4遗遗迹出土旧石器时代玉类详细观察》;上田耕:《九州发见块状耳饰》。均刊于邓聪主编:《东亚玉器》页297-349,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
1.前揭[日]滨田青陵:《支那古玉概说》页1-3.
又从采玉时间、玉质、玉色、琢玉工具、碾琢技艺、玉器功能、玉器造型、装饰图案等七个侧面与中国玉器加以比较,认为“我国古代玉器工艺在世界琢玉史上占有绝对优势,和田玉是‘玉石之粹’,而中国为‘玉器之邦’则是世所公认的”。20世纪有的学者将世界上生产玉器的中国、印第安和毛利称为三大玉器生产地1.1983年夏鼐先生称中国、中美洲(主要是墨西哥)和新西兰是全世界以玉器工艺闻名的三个地方2.笔者在研究玉器时从已掌握的资料分析,所谓全世界有三大玉器生产中心的说法未必妥当,于是提出古代六个主要产玉地的制玉资料,如:(一)日本古代玉器;(二)新西兰毛利族玉器;(三)印第安人玉器;(四)阿拉伯玉器;(五)西伯利亚古玉器;(六)欧洲古代玉器
5.前揭[日]茅原一也:《关于韩日翡翠曲玉(勾玉)文化圈》
世界上其它有数的几个玉文化早已自然凋谢或被扼杀消亡。当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由于主、客观原因,大多的史前玉器生产或玉文化渐渐消逝,退出了社会生活。唯独中国是一个例外,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中国的玉文化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是令人悦服的。在石器时代打制玉器用于生产和装饰甚至祭祀等活动唱法敢说是普遍现象,但也绝非是个别现象或特殊例证。中国玉文化是世界玉文化的组成部分,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玉文化并不神秘,世界各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本地区选择石料打造石器的长期过程中都有机会创造本地的玉器并进而形成土著的玉文化
这种玉、翠双轨制的玉文化在世界玉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不仅堪称是玉文化古国、在历,也是玉文化、翠文化并驾齐驱、蒸蒸日上的强国。总之,从中国采用玉石(透闪石、阳起石玉)之早、和田玉料之纯、持续发展之久、对中华文明贡献之大、碾琢技艺之精、造型装饰之美,是国外任何国家玉器、玉文化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传统优秀、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已是兴趣世公认的事实,尤其自从启用翡翠以来,好像为我国传统玉文化添加了翅膀,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他对中国的翠文化总的估价不高,认为“中国翡翠文化的开始是清代,大概在1700年前后,在北缅甸发现翡翠。上述这些提法与我国开采利用翡翠的历史不符,将其历史大大向后推迟了,尤其他将翡翠与以和田玉为主流的玉文化割裂开来,必然又将其在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史上的地位低估了。一大软玉文化圈就是中国。这种新的提法与过去提法不同的地方是以软玉、硬玉分为两大区类,并将日本翡翠文化提到两大翡翠文化圈之一;保留中美翡翠文化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钱第安玉文化,玉文化圈中的毛利族玉文化仍被承认为“形成了独自的玉文化圈”。把翡翠(硬玉)由缅甸运进中国是1784年(清朝中期),所以,在中国玉文化的主流是软玉文化,而翡翠(硬玉)文化最多也只有200年的历史”5。两大翡翠文化圈包括:(一)日本的绳文翡翠(硬玉)文化圈;(二)中美翡翠文化圈。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世界玉坛独树一帜自不言,毋庸置疑,然近来日本石器时代考古学有了很大发展,翡翠器物出土甚夥,其研究成果丰硕4.最近,日本新大学茅原一也教授提出世界两大翡翠文化圈和一大软玉文化圈的新论点。继而他对缅甸翡翠也作出估价,称:“在以北缅甸为中心的地区,从古以来不存在可以称得上翡翠文化圈的文化。”这个结论似乎作得有点过早了,究竟如何我们将试目以待
2.夏鼐:《汉代的玉器——汉代玉器中传统的延续和变化》,《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