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池前经过严格消毒;合理密养,适时分养,保证规格一致;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鲜动物饲料一定要新鲜,配合饲料要营养全面。此病亦有急性变化,从发现充血症状之后,经过3~4天出现大批暴死的现象。高温季节分解加快,水质容易恶化;水质过肥;在高温季节,蓝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水华,藻类遗体大量沉积于池底腐败,产生有害物质,危害鱼体。发病季节在3月中旬去5月中旬,4月最多,夏季以后不再发现有成虫。(2)口服鱼服康、鱼血康,每100千克鱼重用药250克或根据说明书使用,拌入饲料投喂,连服3~5天。《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在使用福尔马林时,由于对浮游生物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所以使用药物时要及时增氧。(4)疏忽水温变化,鱼体抗病力下降在鱼池注水管理中,春、秋季灌浅水,夏、冬季灌满水。(3)发病期间用福尔马林30毫克/升浓度或用30~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均有较佳的疗效。〔防治方法〕(l)放养前每667平方米用100~150千克(水深1米)生石灰彻底清塘,排除底部淤泥。具有良好的疗效。离群独游,有时停滞在水面、水草丛中、食台旁,相继长出絮状的菌丝体,肌肉变成浊白色,组织坏死直至死亡。造成乌鳢营养不良、肠道感染、抗病能力下降,发病率上升。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等。经常发生互相残食、撕咬,鱼体损伤产重,体质弱的个体增多,容易感染病原,导致发病。鱼池在放养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清除病原;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优质鱼种。[预防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全池培育时,避免冬季伏泥冬眠期捕捞。用3%一5%的食盐溶液或万分之一的晶体敌百虫(90%)溶液浸泡病鱼。5一9月较为多见。雌虫寄生在乌鳢的背鳍、臂鳍和尾鳍的鳍条之间。危害生产的程度逐步加剧,及时做好乌鳢疾病的防治,成为发展乌鳢养殖。〔防治方法〕投喂鲜动物饲料或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经常注入适量的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泥池要勤换水排污。体表黏液增加,容易并发腐皮病、水霉病,对鱼种危害较大,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网箱养殖期间网孔被堵,水中有机物腐败污染水质,导致病原菌大量孽生,毒性增强;感染率提高而致病。三.病害防治在自然环境里,乌鳢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用生石灰使池水成20~25毫克/升,或用福尔马林使池水成20~30毫克/升浓度。在分养、捕捞、运输等生产活动过程中,操作要谨慎;避免伤害鱼体。(一)疾病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1.疾病发生原因(1)放养密度过高,鱼体强弱不一高密度放养后,饲料供应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造成鱼种个体分化,大小不一,体质强弱不一。[症状]鱼体体表局部出血、鱼鳞脱落,特别是腹部两侧,有蛀鳍观象,鱼体行动缓慢,病鱼常漂浮于水面,体弱无力。定期消毒预防,可采用氯制剂或福尔马林20~40毫克/升浓度,氯制剂按各种不同品种的使用浓度进行,全池泼洒;然后按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0.1~0.2克的浓度在食场四周挂袋;口服土霉素,每千克饲料2克,连喂5-6天。数量充足,吃食调匀;改善环境,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清新的水域环境,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4℃。〔治疗方法〕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使水成20~30毫克/升浓度,或用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5毫克/升浓度,4一6天后重复1次。部位不定,多发生在尾部、身体两侧、口腔、头的后额等,发病1周后逐步死亡,传染率高,死亡率高。[防治方法]成鱼在冬捕之后,清淤排污,彻底清塘,全面消毒;选用新鲜无病的饵料鱼投喂,投饲前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30~60分钟消毒,然后用清水漂洗后投喂;每隔15~20天,每667平方米用25~30千克的生石灰消毒1次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4)鱼种分养、捕捞、运输后,要用3%~5%的食盐水或在食盐中加入等量的小苏打浸泡鱼种10~20分钟再放养。若盛夏池水过浅,水温过高,乌鳢摄食明显下降,时间一长,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冬季池水过浅,特别长江以北,池水容易结冰,冻伤鱼体而感染疾病;换水时温差太大,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致死。感染率在90%以上,流行于5~8月。(2)饲料变质,投饲不均鲜动物饲料腐败变质、人工配合饲料霉变后继续给乌鳢吃;人工配合饲料配比不合理,营养不全面,缺少某些鱼体必需的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投饲没有做到“四定”,饥饱不均等等。5.红线虫病[症状〕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2)网箱培育鱼种时,定期清除残饵,冲洗网箱,清除附生藻类,增加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症状似家鱼的打印病、烂尾病等,发病部位不定,病灶红肿、溃疡、化脓。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出现灰白色区域;鱼体表失去光泽。在水泥池中养殖常有发生,是鱼种、成鱼养殖阶段的主要疾病,发病季节主要在越冬后,往往继发水霉病,平时在梅雨季节和9一10月为高峰期。病鱼鳞片松散,容易脱落。4.腐皮病[症状〕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一种亚种。鱼鲺寄生后,鱼鲺的口刺激鱼体;分泌毒素,造成鱼体极度不安,产生狂游、窜跳现象。该病常暴发在每年的6一9月,特别是7月中旬~8月下旬的高温季节;此病可以发生在乌鳢养殖的各个阶段。在乌鳢混养或低密度单养时,很少发生疾病;随着乌鳢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和发展,群众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的经验;防病治病措施不力,导致乌鳢病害日趋增多,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疾病。用法:可将药粉拌入浆糊中,待浆糊冷却后,再与鲜动物饵料拌匀、晾干后投喂。[防治方法]以生石灰清塘杀死幼虫。由于管理人员在某些生产环节上工作没有做好,而导致水质恶化。发病率高,一般可达90%左右,感染强度大,影响商品鱼价值,从而造成不少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是放养密度高,投饵过量,残饵没有及时清除。解剖时有淡黄色腹水,幼鱼肾脏中有少量的泡囊,白色或淡黄色,圆形或椭圆形;在成鱼肾脏的前肾至后肾全部长满孢囊,成了孢囊群,肾脏成了直径为2厘米左右的圆柱体,肾脏被捣毁,而导致腹水积聚,直至死亡。常常继发水霉病;直至死亡。(3)养殖管理不当,池水恶化没有及时分养,除了增加互相残食之外;还增高了相对密度,大量投饲动物饲料,排泄物过量积累,换水不及时。[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5毫克/升浓度,最好在下午4一5时使用;效果较好;用灭虫灵B型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5毫克/升浓度,效果亦好。加强水源监察;谨防污染有毒的水进入鱼池;放养、分养、捕捞、运输时,操作谨慎细心,防止损伤鱼体;做好防病工作,以生态防病为主,配合药物预防。有害物质促进病原菌毒性增加,感染率提高,导致鱼体发病;飘浮植物生长过盛,覆盖较大水面,根系的呼吸,导致水体中缺氧而泛池;病鱼、死鱼水及时捞除,捞后乱丢,成为传染源;注入池塘新水时,因水源被工厂污水、农药等污染,乌鳢中毒而大批死亡等等。成鱼池越冬期定期消毒,15~20天1次。〔防治方法]此病只能预防,治疗尚无良药,初期可以控制,重者无法治疗。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底层淤泥中的孢子;最好施石灰后的第二天用铁耙将底泥翻一遍;病鱼、死鱼收集起来,烧毁或深埋远离池塘处,深埋时洒上生石灰或漂白粉;5一9月,每隔半个月用0.3~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作水质消毒;鱼种用1毫克/升晶体敌百虫药浴3~10分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2.水霉病[症状〕发生在乌鳢生长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鱼种越冬阶段更容易发生,感染后的早期不易观察到,当水温回升到18℃左右大量暴发;早期无明显症状(潜伏期),随着病原体在体内的蔓延,体表出现点状小血斑,食欲减退,鱼体逐渐消瘦。[治疗方法〕(1)用万消灵0.5毫克/升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如三氯异氰尿酸。(二)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1.赤皮病〔病原〕病原体为萤光极毛杆菌。7.鱼鲺病〔症状]该病较常见。发现鱼病及时治疗。保证丰收的重要环节。2.预防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有病早治的原则,从增强鱼体抗病能力着手,消灭病原,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发病率,提高成活率。6.碘泡虫病〔症状〕在幼鱼、成鱼中均有发现,严重的发生在成鱼体内;病鱼有在水面打转现象,体色发黑无光泽,腹部肿胀。雄虫害生在鱼鳔、肾内。个别病例尚有眼眶充血和肌肉充血现象,严重时腹部肿胀,肝脏有淤血,肠道中空充血,体腔内具有无色腹水。口服鱼复康2号或鱼血散、鱼血康泰均可,用量按说明书使用。3.出血性败血症〔症状]病鱼的鳍条基部、下颌至肛门的腹部发红,特别是胸鳍基部和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
乌鳢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4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