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参见桑褐刺蛾
(4)蛹:广卵圆形,体长13~16毫米,棕褐色
(2)卵:椭圆形,扁平光滑,淡黄绿色,长径约1.5毫米
【目科】鳞翅目,刺蛾科
【别名】绿刺蛾。四点刺蛾,青刺蛾
【分布】华东、中南、华北及西南地区
(3)幼虫:老熟幼虫体粗短,长25~28毫米,一龄时黄色,后变为黄绿色。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从中胸到第八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丛,腹部末端有4个瘤突,上密生蓝黑色刺毛
【危害征状】初龄幼虫群栖危害,啮食叶肉,仅留下表皮,呈网状,可使叶片透明;三龄以后备食叶片,造成缺刻和孔洞,六龄以后多从叶缘向内蚕食,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尽,仅剩叶脉
【学名】Parasaconsocia
【形态特征】
触角褐色。雄蛾栉齿状;雌蛾丝状;头顶和胸背绿色;胸背中央有一棕色纵线;腹部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一褐色大斑,外缘有一灰黄色宽带,宽带间的翅脉及内侧渡状纹暗褐色,并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黄色。前后翅缘毛浅棕色。(1)成虫:体长16~18毫米,翅展38–41毫米
(5)虫茧:栗棕色,表面有棕色毛,圆筒形,两端钝平,坚硬,长约15毫米
成虫有趋光性。第一代成虫5月下旬军6月羽化并产卵,卵数十粒呈鱼鳞状产在叶背上;6月至7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活动期;8月初第二代成虫羽化,8月中旬至9月第二代幼虫危害,9月中、下旬以后,老熟幼虫人土结茧越冬。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蛹期5-6天,成虫寿命2~8灭。【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3代
【危害对象】梅花、紫荆、桃花、樱花、海棠、石榴、桂花等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