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培技术 / 切花鸢尾栽培管理

切花鸢尾栽培管理

可于发病初期用25%粉锈灵1500倍或20%萎锈宁乳油400至600倍,10至15天一次,喷2至3次。4月上旬发病,5月下旬病重。锈病叶片染病后出现褪绿小斑,扩大成黄色圆形疱状小斑

自然花期5月,花葶直立,顶生1至2朵花,花枝绰约,色彩柔和,是鲜切花中的珍品之一,可供瓶插或扎花束、花篮、花圈等。特征切花鸢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圆形,被褐色外皮

在栽培生长期间,发现花蕾要及时摘除,以免消耗养分。从花萼开始看见花瓣时,为切花采收期。培育切花的温度最好维持在15℃,光照较弱时适当降温为10℃至13℃,以减少盲花和提高切花质量。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应用网格支撑,防止茎秆倒伏。冬季最好加温,以保证花期,如无加温设施,可采用双层薄膜保温

病菌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上越冬,雨水及气流传播,钙、磷不足易发病。褐斑病茎叶均可感病,叶片初现圆形褐斑,并有水渍状晕纹,上有黑色点样霉状物。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或50%多菌灵500至800倍液,10至15天一次

习性其原产地中海沿岸,现世界各地多有栽培。喜阳光,稍耐阴,好凉爽,忌炎热,适宜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

花叶病发病后表现花叶,深绿与浅绿相间,严重时白色叶鞘上出现深紫色斑点或淡黄色条斑。要清除毒源,拔除病株,建立无毒种球基地

进行深耕,并提早施下堆肥等有机肥,种植前三天土壤应浇足水。一边挖掘下一行沟,一边将掘起的土覆盖于前行沟上,覆土深度以从球根顶部到地表5厘米左右为准。育苗切花鸢尾目前有采用腋芽、鳞茎、底盘、花茎等器官进行组培的,但常用的还是球根育苗。具体做法是,挖掘深10厘米左右的小沟,在沟上摆2行球根。具体做法是:首先选择保水力强且透气性良好的土壤,连作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定植时,株行距分别为9厘米和8厘米。若球根已发根,注意不能折断根尖,空气干燥时,不能使根系干枯

蚀夜蛾地下害虫,6至8月在土中咬食根部及茎基。可用辛硫磷3000倍毒杀

此外,鸢尾还有以下病虫害,现简单介绍防治方法:。因此,白天应通风来降温除湿,病害发生后可用杀菌剂喷杀。防病虫种球一般很少受病虫为害,在生长期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至80%。虫害主要是土壤中的根线虫,一般栽前进行土壤处理的就不易发生。如果温度超过20℃,空气湿度在80%,易引起根腐、软腐及灰霉病

冷藏方法以干藏为多,也有用湿式冷藏的,即在球根之间填塞少量湿润木屑,保持水分,以利发根。根据品种或定植时期的不同,可调节冷藏期。贮球待地上叶片变黄时,将地下球根掘起,晾晒干后用杀菌剂浸泡,进行冷藏,温度为8℃至10℃。掌握冷藏处理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开花的早晚,而且会大大影响到茎叶生长,尤其是长叶

由于切花鸢尾整个生育期较短,加上对盐分敏感,因此栽培中一般不考虑施肥。为降低土壤温度同时避免土壤板结,定植后可覆盖稻草或类似物,3至4周后开始长叶,再除去覆盖物。如遇雨水多而积水时,要注意排水,不能淹水。管护定植后立即灌水,以免土壤干燥。必要时可追施钾肥,以利于种球生长

除人工捕杀外,施用8%灭蜗灵颗粒剂或10%多聚乙醛颗粒剂,每平方米1.5克,也可撒石灰粉,促其死亡。灰巴蜗牛3月下旬开始活动,白天隐藏在草丛及土缝中,夜间食叶

切花鸢尾,别名球根鸢尾,属鸢尾科鸢尾属。江苏省沭阳县近年有部分花农引进种植获得了成功,根据走访调查和笔者整理,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4866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