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是道教名山,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鹤鸣山并称道教四大名山。这使我们体会到婺源与徽州割不断的联系。到了齐云山脚下的岩前镇,我们停车吃饭。但值得婺源人高兴的是,山上村庄里以过去的婺源人为主,在这里,婺源话畅通无阻,到了这里,感觉是在婺源境内。十几年前我来过这里两次,都是上齐云山。在徽州地区被称为“白岳”,与黄山齐名。因去过两次齐云山,这次就不安排去了。所以古人有“新安多佳山,黄山白岳为最”之说
七月七日(第一天),黟县西递、南屏、关麓、宏村
在大学里学的是历史,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徽州、徽商、徽文化,一次次的出现在史书和资料中,这时才知道,徽州的历史在中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一府六县的土地上、在百姓中蕴育了一个个的历史文化名人、一个个的富商大贾,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徽州文化
回首望了望婺源的路牌,暂时告别了婺源,迎来了安徽的路牌,从这里到休宁县城还有59公里。此路程婺源境内路况极好,安徽境内据说也不错。收拾行装,七点二十分踏上征途。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大畈,再向前走就到了安徽境内了。但考虑到从清华到浙源岭脚因修路不好走,不想一开始就走得这么艰难,所以还是决定向南走,经县城边上向东北经李坑,汪口,江湾,大畈再向北到安徽的休宁。我的车子第一次离开了婺源,走出了江西。原计划是先向北走,经浙源、虹关、岭脚翻浙岭到安徽的休宁
西递与婺源的渊源很深,唐末唐昭宗被朱温劫持迁都洛阳,途中皇后产下一子,昭宗知道。走不多远,到了路口,前行就是黟县城,右转就是西递,我们选择了去西递
这时才想起了婺源过去是属于安徽的,具体的说是徽州的一部分。小时候,听大人说我们婺源过去是属于安徽的,我就觉得很奇怪。长大了,走出了婺源,到过江西的许多县市,感觉婺源与那些县市在环境,村庄,建筑,民俗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就是最初对徽州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后来,陪父母到安徽的齐云山“拜老爷”,第一次走进安徽,竟然发现这里与婺源有很多很多的相似之处
车子没出问题,但绑在后面的行李因颠簸,其中一个纸盒箱内的矿泉水破了,水漏了出来,纸盒箱泡软了全散了架,物品撒落得满地都是。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能硬着头皮走。这时的车子已面目全非,到处沾满了泥。从这里开始,路面开始变窄,加上是盘山公路,一路小心,翻过这座两省交界处的大山后,到了休宁的山斗乡,五城乡。五城乡是一个比较大的镇,但从这里开始有了修路的路段,道路泥泞。幸好同行的同事的行李包还比较空,收拾了后放入他的包内,继续上路。一路颠簸,在泥坑中左右穿行。骑行了约六公里左右,终于走出了这段路,上了柏油路
这样,就开始了暑假的徽州之行。因为要去的地方点多面广,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是最重要的,加上婺源与安徽山水相连,相对不远。因此骑摩托车去是很合适的。我的摩托车是嘉陵125,今年二月份新买的,骑行了三千多公里,过了磨合期,车况很好,因此对它比较放心。出发前制订了计划,走遍徽州一府六县除祁门以外的地区
因此这桥命名为“登封桥”。镇上有一座古桥,名登封桥,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了,因当时徽州知府倡议建了这座桥,桥建成后,正好圣旨到,这位知府得到了提升。我们与这座桥合了影,在山下远远地看了看齐云山,选择一个地方拍了些照片,然后继续前进
婺源网友之家?
经过一个山口,看到山上有一个碑,上面写着“桃源洞”,两边有联“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原来过去没有通公路前,进出黟县就是要从这“桃源洞”进出,远看以为到了这里就没有路了,但过了这个隐蔽的洞后,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感觉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场景,因此得名。我们选择了右转。黄山过去被称为黟山,就是因为黟县的缘故。也因此这里的村庄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相传李白也慕名来到黟县,并有诗赞“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前行约十多公里,到了黟县的南大门渔亭镇,从这里有一条分岔路,一条向黟县,一条直行到祁门。黟县历史悠久,建县于秦朝,有二千余年了。果然,走不出多远,一路上风光感觉开始好起来,两边的高山耸立,山谷中有小河,贴着山边的是公路,山上植被很好,长着一片一片的翠竹,公路下就是小河,感觉如同到了婺源。过去这里交通不便,免受战争之苦,许多大规模的古村落得以比较完好的保存。因而西递等村庄就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
工作后,随着婺源的旅游发展,再一次仔细的认识婺源文化,益发感觉到婺源的文化母体是徽州文化,要深入了解婺源,就必须认识徽州。因此就有了这次徽州之行
约十点半到了休宁县城,十几年前我到过这里,现在已经建设得很漂亮了。如果我们走浙源翻山就是从这里出来。经过兰渡,有一个路口,左转向溪口,板桥乡,翻过浙岭就到婺源的浙源。在县城的街道上转了一圈,继续向黟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