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欣逢盛世,中国有钱有闲、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国际拍卖场上也常见中国富豪的身影,搜求艺术品甚至成为当下中国财富新贵的时髦。不容忽视的是,在此观点影响下,又有许多新人投身藏市。有人说收藏是继股市、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并非空穴来风
总之,古玩是小众的,艺术品是大众的,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是最好的选择
除了瓷器、玉器、铜器、字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收藏门类,有的进入门坎很低,不管是小到钱币、火花、门券、书签、邮票,大到家具、服装、车辆、雕塑,只要在某一门类辛勤耕耘,都可以享受到收藏的快乐。收藏其实是一种文化、一种乐趣,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需要心态平和,超然物外
近几年笔者有幸接触到许多收藏者,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抱着投资的心态,希望捡漏,希望用三五千元钱买官窑,买元青花,买五大名窑,幻想一夜暴富。有人收藏了一屋子”官窑”,几百件”元青花”,数千件”红山玉”,伴随这些藏品的还有那一摞所谓的专家开具的”真品”证书,使收藏者沉迷于拥有国宝的虚幻当中。有人还花巨资出书、办展、研讨、办博物馆,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然而事与愿违,根本没有一件国宝,多数属于价格低廉的低档仿品,不仅投资打了水漂,而且将来如何处置,都是一个难题
试想,这样的官窑器流入市场,进入家庭,充其量当个摆设,怎能保值增值呢?以至于有的专家称之为现在进入了”疯狂的官窑时代”,官窑的泡沫正在积聚,和田玉的情况与此类似。泡沫积聚到一定程度,必然破灭。你不是喜欢收藏官窑吗?我就给你提供官窑,而且是低价的官窑,让你买得起。如此下去,后果简直不敢想象。有的整本图录,数百件官窑,而起拍价二三千元,三五千元。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拍卖行也在进行误导,把明明是新品的东西标上康熙、乾隆等官窑款识
新春伊始,举国上下都在谋划未来。大会堂里,代表、委员热议国家大计。大会堂外,不少人正盘算者自己的投资计划
股市也告别了一路凯歌,变得忽高忽低,令人心惊肉跳。眼瞧着楼市在挨了宏观调控几记重拳后仍强撑硬顶,居高不下。打开电视,各类鉴宝栏目轮番上场,连《百家讲坛》都开讲收藏了,报刊上的收藏文章更是连篇累牍。所有这些,你的眼球是躲不过的,好像”这边风景独好”,咱也进去试试?。隔壁阿姨这位老基民的笑脸近来也被严肃的表情所取代。拍卖会此起彼伏,艺术品成交记录不断刷新。手头的那点余钱往哪儿放呢?古玩市场东开一家,西开一家,旧货市场摩肩接踵
因此,不要盲目投资古玩,应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收藏观。而艺术品投资的范围则广泛的多,不仅包括古玩,而且包括品类繁多的现当代艺术品,后者还可以免去赝品的困扰。既然风险很大,收藏还敢碰吗?其实,收藏的内涵异常丰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一种高雅文化活动,进入的门坎并不高。投资型风险大,必须谨慎,而兴趣、爱好型则可广泛涉猎。从收藏动机来看,要区分投资型收藏和兴趣型收藏。古玩投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要求投资者具有灵活的经营头脑、丰富的文物知识,还要练就一双能识别真假古董的火眼金睛,或者聘请投资顾问,在购进藏品前请专家掌眼,否则就可能血本无归。从收藏的品种来看,要区分古玩投资和艺术品投资
古今中外,从历史上看,艺术品消费都是有钱有闲、有文化者的专利,离普通百姓很远。奢侈含义有二:一要有文化的积累、艺术的眼光;二要有资金实力。如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只能跟着别人起哄,只能做分母。殊不知,艺术消费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因为古玩的数量有限,大多已经名花有主,当代那些大师级艺术家的精品同样能够保值增值,一样也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比如当代石雕、木雕、玉雕、陶瓷大师的作品,有的价格并不高,而且保真,同样具有收藏价值。搞收藏不应只盯着古玩,要放眼当代
而收藏虽然也属实物交易,但信息不对称,交易也多是不透明的,如果操作不当,风险极大。房地产则完全属于实物交易,看得见,摸得着,若无特殊原因,从目前来看,起码亏不了多少。股市的高风险性尽人皆知,虽然是数字游戏,但它有统一的竞价系统,有严密的监管体系,绝大多数股民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所谓的公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