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真宗命这里烧造“御器”,所产瓷器底款都有“景德年制”四字。郭沫若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明清时期,这里设有规模宏大的官窑。于是,这里逐渐改称为“景德镇”。近两千多年的制瓷历史在此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陶瓷遗迹、瓷乐演奏等等,都是景德镇所独有的陶瓷文化。今天的景德镇人仍在演绎着昨天今天瓷的故事,当我们置身这座城市,你无处不可闻到瓷的气息,真切地感受到景德镇人对瓷的一往情深。在能看到的一些窑洞里,仍然能找到残存的瓷片
踏着青石板,揣一片碎瓷,让我们上路吧
·衰败·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近两千多年的制瓷历史在此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景德镇的地下,是两千年来层层累积的古瓷窑与碎瓷片。用瓷片铺路是景德镇的特色,随便看看,就能找到“大明宣德年制”之类的题款。尽管今天的景德镇已无多少古城可言,但公路两边独特的青花瓷路灯仍在提醒着人们,瓷器是这个城市不可磨灭的灵魂与记忆。陶瓷遗迹、瓷乐演奏……都是景德镇所独有的陶瓷文化
宋代的五大名窑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诸如景德镇一类的瓷器小镇却依然保有它们的繁荣。2004年,景德镇庆祝了自己作为瓷都1000岁的生日。虽然皇家御用的汝、官、哥、钧、定窑出品的瓷器在海内外市场上一直都奇货可居,但是那些能为老百姓烧制瓷器的古镇却因为自身的亲民性有了更顽强的生命力
即使有技艺再高明的师傅能仿出乱真的作品,那种弥漫在整个城市中,沉溺于历史的情绪,的的确确阻碍了它的发展。目前,那些仿古的瓷器至今作为瓷厂的主要产品。倒不需追英赶美般地和那些国外的瓷产品一较高下,但是研发能力的欠缺、品牌经营的不善是当下景德镇急。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杨静荣说:“景德镇的所谓艺术瓷,多是以瓷器为载体表现中国画的感觉,并没有强调陶瓷本身的材料语言。”你能在古瓷厂看到众多拿着画笔专心描摹图案的工匠,但描摹并非创作。于是,关于这座城市瓷器衰败的言论不绝于耳。即使一眼能看出瓷器的粗糙,但那些仿古的器物底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乾隆年制”的题款。这不仅仅是说以瓷器为生人数的减少,更说的是今天青花瓷艺术工艺上的不如当年。今日的景德镇洗尽的是铅华,也褪去了昔日的繁荣
在与邻国的交往中,青花瓷都作为国家级礼物送给对方
嘉庆、道光年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但景德镇的外销瓷所占比例却日渐缩小,这预示着景德镇制瓷业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也正是在此时,原先受景德镇抑制的欧洲生产硬质瓷的工厂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缘起·
这个成功为青花瓷做了良好的铺垫
优质制瓷原料来源被切断,景德镇难以像过去一样大量提供优质瓷器参与国际竞争。巧合的是,欧洲诸东印度公司大量的瓷器订货也到乾隆末为止。然而这样的礼遇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乾隆朝末年(1794年),由于认为有伤地脉,高岭山高岭土被控制严禁开采
对于7.5万件瓷器,2000万元人民币并不是个大数目。马未都在他的《马说陶瓷》中写道:“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艺术品价格首推绘画,因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品,而陶瓷属工艺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一件瓷器在千万元左右的不在少数。今年9月,一批从越南金瓯岛附近打捞出水的雍正年间瓷器在上海展出,引起海内外关注。明年年初,这批瓷器的7.5万件将在荷兰拍卖,总价估计在2000万元人民币。中国是个特例,可能是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与陶瓷有关……对陶瓷而言,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一捧土摇身一变成了国宝,这国宝包含着多少智慧、劳动,甚至牺牲。”
由于元人喜好吃大块肉喝大碗酒,这个时候的瓷器都造型比较大
经历了漫长的宋代,景德镇的影青瓷烧制越来越成功,越来越白
景德镇:青花瓷的故乡
·鼎盛·
这个时代的青花瓷与之前的青花瓷有所不同,它从诞生到成熟的时期非常短暂。历史上,青花瓷在元代臻于完美
如果千年前“瓷器”与“中国”就同为一词的事实并非巧合,那么在西方人看来瓷器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国的器物——它不但共享了“中国”的名,也包涵了千年来关于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在!。这其中包括湖南的醴陵,广东的石湾、枫溪,江苏的宜兴,山东的淄博……现如今,这些小镇中依然能找到一些最初的瓷器制作手法,但更多的是面临技艺失传的危机。这段没有写明地点的文字是写给景德镇的,但它同样也是众多像景德镇一样的瓷器古镇的缩影
·今天·
在一篇题为《聆听昌江千年诉说》的文章中,作者不无深情地写道:“在某一巷子或某一街边的某所作坊或某座工厂里,一定还有尚未入睡的窑工,在守望着一窑熊熊的烈火、一窑满满的瓷器。窑火映照在窑工们的脸上,映照在那一双双充满希冀的眼睛里。不管时光如何改变,不管窑炉如何改革,不管窑工如何一代新人换旧人,那千年的窑火在人们的心中一直都没有间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