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肥技术 / 氮肥施用技术

氮肥施用技术

1、合理施肥量

三、合理的施肥技术

马常宝李荣

旱地作物在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种前开沟施肥、覆土,然后播种,将肥料施入种子下部,或施在种子的侧下方。在氮肥中以硫酸铵作种肥效果最好,碳酸氢铵、氨水、氯化铵、含缩二脲较高的尿素不适宜作种肥,这些肥料由于氨的挥发或铵根离子、缩二脲的存在,不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

此外,氮肥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利作物高产、稳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协调供应。全国各地大量的田间试验证明,氮、磷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高于单施氮肥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复种指数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地区配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产生明显的增产效果

4、根外施肥

3、追肥深施

土壤剖面构型呈上粘(重)下沙(轻)或整体沙质的土壤,保肥能力较差,养分易淋溶流失,因此,在沙质土壤上施用氮肥应少量多次,基肥少施,增加追肥次数,同时不适于施用硝态氮肥;土壤剖面构型呈上沙(轻)下粘(重)或整体质地适中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因此氮肥做为基肥施用量可以相对增大,适当减少追肥次数。土壤剖面构型和质地轻重影响土壤的保肥能力

3、地区、季节和气候等条件

2、种肥底施

2、施肥时期

在碱性土壤上可选择酸性肥料和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中和土壤碱度,利于作物对铵态氮的吸收,同时,碱性土壤不易施用氯化铵和硝酸钠肥料,避免土壤盐分的积累,引起盐碱化。土壤对不同类型的氮肥也有很强的选择性,酸性土壤可选择碱性肥料和生理碱性肥料及中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钙等,施用这些肥料可降低土壤酸度或不引起土壤酸度提高,而且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

旱地追肥时,可在作物根旁6-10cm处开沟施肥或挖穴施肥,沟、穴深度6-10cm,并立即覆土。在水田追肥时,先排水晒田,再撒施肥料,结合中耕除草,使土肥混匀,适量灌水,以水带肥达到深施的目的。各种氮肥都可以作追肥,其中硝态氮肥更较适宜,而且以施用在旱地作物较好

果树、蔬菜、烟草施用硝酸铵,肥效较好,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改善品质;薯类、大蒜是喜硫作物,施用硫酸铵增产效果较好,薯类、果树、烟草等作物忌施氯化铵。在氮肥中尿素、碳酸氢铵和氨水适用于各种作物、无明显的选择性。作物对于氮肥也具有选择性,不同作物种类对于氮肥的形态和品种的选择不一样

旱地可防止氮的挥发损失,水田可以防止硝化淋失及反硝化损失,肥效持久,且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具体方法如下:。氮肥一般是易溶的速效性肥料,通常需要适当深施

北方低温少雨干旱地区,施用硝态氮肥效果较好,由于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大,随着土壤的水分运动,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而且可以减少氮的挥发和损失

氮肥分配到中、低肥力田块的比例大于高肥力田块。因为中低肥力田块的增产潜力大于高肥力田块,根据全国多年多点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中、低田块每公斤氮增产稻谷4千克,小麦5千克,玉米5.5千克,比高产地增产潜力大。首先考虑土壤本身的供氮水平,因地制宜的施用氮肥。根据土壤肥力的状况确定施肥量,肥力高的地块少施,肥力低的地块多施

1、土壤性质

1、基肥深施

2、作物的营养特性

在氮肥中以尿素肥料最适宜作根外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及其生育时期,应注意肥液浓度,一般控制在0.2-1%,可以单喷或与其他营养元素制成混合液喷施

据试验,杂交早稻亩产500kg,吸收氮9.1-9.75kg,而常规水稻吸收7.8-9.55kg。因此,氮肥的分配应结合作物的需肥特点,充分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大豆、花生等豆类作物有根瘤菌共生固氮,对氮要求不迫切,可以少施或不施氮肥。不同作物对氮肥需求量不同。水稻、小麦、高梁、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以及棉花、蔬菜、果树是需氮较多的作物,氮肥的施用量应大些。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需肥能力不同,水稻中的杂交稻、粳稻等,由于根系发达,吸收和需求氮量比常规稻多

掌握氮肥合理施用量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加效益的重要环节,它与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和施肥技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氮肥的需求量,主要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肥料中有效养分的含量等四个参数来计算。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来计算施肥量。从科学施肥的角度考虑,全国氮肥平均施用量(单位公斤/亩):粮食作物11.52,其中小麦11.37、水稻11.36、玉米11.93;棉花11.5;油料8.57;糖料13;蔬菜15.27;水果35.33,但各地区要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进行适度调整

我国是个用肥大国,尤其是氮肥,近几年平均用量在2100万吨左右(纯养分),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氮肥品位不高,低浓度的氮肥占50%左右。因此,改进氮肥的施用技术对于提高氮肥的肥效,减少氮肥的损失,充分发挥氮肥的最大增产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氮肥利用率较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生产效益下降,而且造成环境污染。依据我国现有的使用状况和施肥技术,氮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

氮肥的合理分配要充分考虑到氮肥施用的地区、土壤性质、作物等综合因素

以上所述施肥期是这些作物的氮营养最大效率期,这不仅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能显著获得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作物的各生育期对氮肥的反应不同,马铃薯、甜菜、甘薯、萝卜等块茎、块根类作物,一般在生育前期需要充足的氮素营养,以形成适当的营养体,增进光合作用,在生育后期,若氮素过多会影响地下块茎、块根的发育和糖、淀粉的合成累积、从而降低其产量和品质;对棉花、西瓜、黄瓜、番茄等作物则相反,在生育前期不宜重施氮肥,分别在现蕾、现花期前后增施、重施氮肥,油菜重施苔期肥、果树重施腊肥

不同地区的农业布局和季节性降水等气候的差异很大。在这些地区,特别是水田应少施或不施硝态氮肥,水田一般多施用碳酸氢铵、氨水、氯化铵和尿素等肥料,氯化铵施在水田可以使氯离子迁移,减少其危害,同时又可以降低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对潜育化水田,少施或不施硫酸铵,以免增加硫化氢的毒害。在南方高温多雨地区及灌溉地区,应优先分配铵态氮肥,铵根离子在土壤中吸附性强,不易流失

水田结合耕整田施用,采取排水—施肥—翻耕—灌水方式进行。基肥深施以铵态氮肥和尿素适宜、氯化铵还可适当早施、有利于氯离子的迁移,减少其危害。硝态氮肥一般不宜作基肥,以避免氮的流失。在旱地可结合耕地将肥料均匀撒施地面,随即翻耕耙地

一、氮肥合理分配

二、氮肥施用量和时期

5、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46222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