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官窑在大量烧造通用瓷器的同时,为皇帝烧造几件御用器是可能的,但不会只是为皇帝个人烧造御用器吧,因为在他的皇宫里,有上万人生活要用到瓷碗,对整个宫廷来说,瓷器的用量就非常大了
可见当时烧造官窑瓷器数量之多、任务之重和花费之巨。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六旬庆典”,事先由江西烧造绘有“万寿无疆”等各种图案、各式釉彩和各种尺寸的瓷器共2.9万余件。明、清两代共有27朝,每朝除了宫廷众多的人员需要生活用瓷外,皇帝的登基、大婚、庆典、祭祀、赐赠等等都需大量瓷器,同时还大量出口。例如明万历年间,工科管事王德定就“瓷器节传二十三万五千件,约费银二十万两”
溥杰在《回忆淳王府的生活》一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太监、妇差等偶尔失手摔坏了器皿,哪怕是主人最心爱之物,只要能说句‘碎(岁)碎(岁)平安’,便可以弥补过失,不致遭受谴责。”
究其原因,除了官窑瓷器本身的优秀品质外,就是稀有。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件明、清官窑瓷器的价格,少则几万、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上千万元,可谓牛气冲天。因此,官窑瓷器少是必然的。有人认为,古代官窑只是为皇帝烧造御用器,不惜工本,发现稍有瑕疵,立即打碎埋掉,选出最好的供皇帝享用
现在我们把明、清瓷器看成宝贝,当朝人对当朝官窑烧造出来的瓷器,就像我们现在在瓷器店里买个瓷碗、茶杯一样,并不被人看重。吴正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