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行草衰败是因为清朝的习惯势力是魏碑,而写不出好的行草就写不出好的真书。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九年,魏先生两次访日并举办书画展览,获日本白扇书道会最高特别奖,其作品在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均有收藏。碑学的盛行,是因为照相、印刷不发达造成的。书法经刻工再创作后与原作就有了差异,碑会给人一些错觉。作为一名艺术家,魏启后对艺术的追求可谓深研细究,这不仅表现在创作上,在理论上,魏先生也是功力深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书法从晋朝到北宋达到了高峰,南宋后开始走下坡路,往后则是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的风格
《市场报》
“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指什么也不要去勉强,要顺乎自然,只要能做到“无为”,就能“无为而无不为”。其用笔灵活有法,气韵生动。而他对米芾的研究,他的“八面出锋”更可以说是独步当前书坛。如今,他的行书、章草已享誉海内外。我想,这也正是魏先生所追求的艺术的最高境界,他摆脱了一切框框,也不去追求什么习气,只关心艺术的纯洁性,落笔处俱是潜意识的自然流露。老子说过“无为而治”
读魏先生的作品,感觉就像看那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任情恣性、潇洒奔放。受教于傅心畲、傅雪斋、启功诸先生。其书学二王、初唐及北宋诸家,绘画则师法宋元文人画而自有新意。魏启后1920年生于济南,早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兼学书画
当我翻看《魏启后书画集》时,耳边总想起这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因此,学习书法应以临帖为主,就像中国画一样,水墨画是地道的东西。他的博学,他的深厚的书画理论,他的炉火纯青的书法技巧,他的具有文人画传统的绘画,最重要的,是他的艺术品德,无不使他成为一个纯真的“当代文人”。沈鹏曾说过:“魏启后者,当代文人也。”这一当代文人,是一极为中肯的称谓。谈及当今,已83岁高龄的魏先生兴致勃勃,侃侃而谈,对书法这门艺术被人们已广泛认识,他大加赞赏,对书法艺术这门国粹的前景深为乐观
与魏先生交谈,你会不时被他那诙谐、智慧的语言所感染。正因如此,他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有了充分的自由。因小时就有机缘接触名帖,魏先生较早地认识到了帖和碑的区别。作为书法大家,魏先生早已声名远播,然而与其交往,却发现他仍不失谦和、坦荡之品德,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幽默风趣。所以,在创作上,他不去刻意追求“石刻效果”,而是寻求一种独特的、自己的境界,并自成一家。在他的作品里,既打下了深刻的传统烙印,又处处伸张着带有他独特个性的艺术追求。他对生活无所求,对社会无所求,除了对艺术的追求而外,别无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