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生态建设要善待自然尊重人类

生态建设要善待自然尊重人类

1997年《京都议定书》又为各国的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这是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里程碑事件。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就是践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又一实际行动

这一理念正是源自森林生态系统,流传数千年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从根本上讲就是可持续发展

尹伟伦说,限制碳排放也可以将其视为制约各国GDP的增长。世界上没有任何生态系统能替代森林的生态功能,特别是森林的固碳能力。同时,节能减排不仅在于“节流”,即在生产生活中减少煤、铁、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更要做到“开源”,即开发一些可替代的能源。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举措就是增加森林面积

作为曾经的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还特别提到,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将绿色理念、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每一个专业学科,“要让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将其服务于生产,提倡绿色GDP,还要建立并形成一个非常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经济发展大会上,参会的元首和政要就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仅仅绿起来是远远不够的

尹伟伦说,森林一定是多功能的,特别是生态的多功能。森林是一个完备的生态体系,生物多样性,各种动植物、微生物都在其中出现。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以人为本,但并不是说人类要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

“极端灾害的集中暴发,正是体现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需要偿还对自然积累的欠账。”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邀请,在解读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时提及,建设生态文明要善待自然尊重人类,既着眼当前又考虑子孙后代。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发展多功能林业,构建林业的产业体系、生态体系和文化体系,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造林不是简单的“植绿”,也要形成生态景观,要使大地园林化。以北京为例,形成高效率、生产力高、碳汇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应当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一部分。尹伟伦认为,如果措施得当,从国家层面重视森林经营,我国森林单位面积内再增加一些蓄积量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北京的每一个区(县)都有平原绿化的支柱产业,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持久的记忆,是百万亩平原绿化需要考虑的一个课题

2011年,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农业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高达47%,而其余53%则源于工业和人类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时代要求,是人类普世规则从觉醒到传承的动态增值过程。从原始社会的森林中走出,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后,人类享受着丰富的物质产品,代价却是对自然界动植物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利用。尹伟伦肯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重要地位,但同时认为其副作用已经上升到不可忽视的程度

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森林问题

造林、造林、还是造林,春季造、秋季造,但为何“年年造林不见林”?

巴西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甘蔗分解乙醇并用于出口的国家,这就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启示。2011年,我国的小桐子生物柴油让飞机上了天等一系列试点说明,生物质能源或大有可为。森林应该成为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佳选择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认识到生态资源的重要作用。坦白说,我国的先天生态环境不够好,如果后天过度开发且保护不得当,忽视了对环境的友好,极有可能造成生态恶化形成危机。现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已经认识到生态资源的价值,但对于生态资源价格的认知还有待时日

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度过了商品短缺的时代,但正处于生态短缺的时代。正是基于此,尹伟伦提出,林业一定是多部门林业,而不是单一部门的林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将其写入党章,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

尹伟伦说,要认识到林业建设并不只是种树,100年过后再来看还是只有那些树。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大造林面积、加强森林经营,建设一个发达的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生生态产品这一过程持续不断、自始而终,过去没有重视,未来要很好开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一个长期的经营过程,但价值要天天结算

在一些地区的营造林中,两三米高的“老头树”随处可见。据统计,目前我国森林蓄积量约为每公顷8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造林不能只追求数量增长、面积增加。森林要长得快、要丰产才能有生态效益,没有丰产只能解决皮毛问题。这样的人工林,无法替代原始林。因此,提倡森林要走近自然林方向,向近自然经营理念去发展。森林蓄积量2020年目标的实现,更有效的突破口在于加强森林经营抚育

只造林不营林这一误区的长期存在,直接决定了林地质量水平,造成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及生物多样性的不稳定。事实是,上述情况在我国仍较为普遍。尹伟伦说,绿比不绿好,但仅仅绿起来是远远不够的

生态资源也是生产力

危机、危机、还是危机,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为何全都让我们赶上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4777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