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相机博物馆1400多台古董相机想找安稳的家

相机博物馆1400多台古董相机想找安稳的家

高继生正在摆弄他的“宝贝”相机

高继生花了约2000元向老奶奶买了下来。经过查证确认,该藏品的发明者是清代嘉庆年间的钱塘女子黄履

两年后的春天,创馆长达20年的中国唯一民间相机收藏馆,终于在杭州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我70岁生日那天,杭州市政府奖励高氏相机博物馆30万元扶持专项资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电话那头传来高继生欣慰的笑声。前些日子,我拨通了高继生的电话:“呵呵,我们现在越来越好

时年69岁的高继生,削瘦憔悴。采访中,他时不时唉声叹气,眉头蹙起,脸色阴沉

“担心损坏,这件藏品以前不太拿出来展示。”高继生介绍,“这是1810年清嘉庆年间钱塘黄履发明的‘千里眼镜匣’,比法国人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还要早,堪称‘照相机的鼻祖’。”

几天前,我来到拱北小区永和坊7幢的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

盒子前方,有一个凸起的圆柱体镜头,镜头上装了一圈毛玻璃,周围用牛皮细细地包了一匝。外观呈一长方体的红木盒。其中一台,锁在透明的玻璃柜内

两年前的杭州春天,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的馆长高继生,却感觉仿佛身处寒冬

而要继续在杭州开下去,高继生却感到力不从心。博物馆里的相机要经常维护,各项养馆费用每年至少要10多万元

相比两年多前,这家原先冷冷清清的博物馆,如今每个月接待的客流量已超过1000人次,有的参观者还专程从上海、江苏等地赶来,一睹古董相机的真容

一见我们,71岁的馆长高继生忙迎出来,笑着说:“原来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这个照相机博物馆,经过早报后,这两年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了。”。走进博物馆,正好碰到几名杭州本地的参观者

听说高继生搞照相机收藏,她就把这件放在家中的老物件送来了。老奶奶说,自己姓黄,家住南星桥,祖上是清朝的大户人家,会做光学仪器。1992年,一位说杭州话的老奶奶捧着这个“眼镜匣”来找高继生

珍贵藏品有了专属的“家”

即使小区内的一些居民,都不知道有博物馆的存在。当年,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挤在拱北小区角落的一处底层,冷冷清清

这台“眼镜匣”能不能拍照?高继生回答,“那时候全世界还没有感光片,这个“眼镜匣”不能拍照,当时主要是观赏或临摹画画用的。”

原来,南京当时抛来“绣球”——南京一家搞视觉艺术的学院派出一干人马,从南京驱车赶到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邀请高继生和他的1400多台照相机“落户”南京

蜚声中外的中国唯一民间相机收藏馆——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因为面临经费等各种压力,馆长高继生考虑搬离杭城

这家中国唯一的民间照相机收藏馆,是去是留?面临抉择和压力,高继生陷入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另一件藏品,也陈设在展馆的玻璃柜内——英国伦敦1850年生产的Ross湿板相机,镜头长30cm,直径10cm,红木雕刻镜头座,全铜镜头重量有3斤,镜筒上英文字全部手工刻写,整只镜头是镀金的,全中国仅此一台

高继生说,一个玻璃柜要1000元左右,我把6件最珍贵的藏品,每件都配了一个专用玻璃展柜,把它们更好地保护起来

斗转星移,博物馆内虽然整体改变不大,细节上却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而就在两年多前,照相机博物馆的藏品,就像牙膏牙杯等家什一样,直接摆放在木架上,有的甚至就直接堆在地上

除了缺少经费外,高继生的民办博物馆更多的是缺少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理解。这家照相机博物馆,一度成了高继生一个人唱的“独角戏”

它们最早的来自清代,最远的来自英国。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约100平方米,摆放着1400多台“古董”相机。其中一些特别珍贵的相机,陈设在木架上;而更多的老相机则杂乱地摆在地上。整个博物馆,阴暗又拥挤

但是,真的要把珍藏了一辈子的古董照相机,悉数从杭州搬到南京去,给人家做“上门女婿”,当时已在杭州坚守长达18年的高继生,心有不甘

不大的展厅内,摆放了6个透明玻璃柜,柜内陈设着不同年代的相机珍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47875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