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幽境空间,既可以“藏风聚气”,亦可以充分满足古代士大夫们清高脱俗隐逸遁世的心理追求。其二,理想的园地应该“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且“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亦即理想的园地应该是幽静偏僻之地。而风水选址也著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
其一,理想的园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為重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外,如果是方寸之间的园地,难有真山真水,亦可“模山范水”(即造假山水),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不同的是,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园地)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
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採取适宜於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狠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乾旱少雨,人们就採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採用蒙古包為住宅,便於随水草而迁徙。”楼下空著或养家畜,楼上住人。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旧唐书南蛮传》日: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為乾栏。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西南潮湿多雨,虫兽狠多,人们就採取栏式竹楼居住
风水在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先乎取景,妙在朝南。类似的风水格局也在圆明园的各个“园中园”屡见不鲜:它们充分反映了风水对古代园林立基的影响。2关於立基古代园林的“立基”,是指确定园林建筑、假山、水体与植物在总体佈局中的位置。其三,理想的园地应该“荫槐挺玉”、“杂树参天”、“繁花覆地”、“深柳疏芦”,亦即要草木丰饶;这也与风水所要求的“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如是者,气方鐘也未休”一脉相承。事实上,在风水的影响下,我国比较典型的古代园林佈局也大都是主体建筑倚山居北,而把人工湖或池塘建在南部。据说,当初在穴点上修建的是一座九层高的“延寿塔”,“因考《春明梦餘录》谓京师西北隅不宜建塔(《养吉斋丛录》),致使“宝塔初修未克终,佛楼改建落成工”(乾隆《新春游万寿山报恩延寿寺诸景即事》)。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园林不仅介用了风水的“相地”别称,而且也借用或借鉴了风水的相地经验;并且,它们相地的主要目标也基本一样,均是寻求“风景吉秀之地”,“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尚书方氏族谱》)。以颐和园為例,它把从昆明湖中挖出来的土用来培高万寿山,形成南湖北山格局,再以报恩延寿寺从临湖山麓建起,依山重叠,形成轴线;然后把佛香阁立在中轴线上的穴点上,使其成為全园的构图中心。这里,儘管《园冶》提出了“选向非拘宅相”的观点,但其“凡园圃立基,定厅堂為主”的作法与风水之“州郡以公厅為正穴,宅舍以中深圳為正穴”的点穴立基程式基本一致;接下来的“先乎取景,妙在朝南,”也类似於风水中尊贵建筑须“负阴抱阳”即座北朝南的原则。……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其实,除因风水的原因而使延寿塔被拆并改成佛香阁以外,整个颐和园即活脱脱地呈一个风水美格。《园冶》捲一“立基”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為主
风水认為水有八吉八凶(即八美八丑)。我国古代园林理水总的艺术风格是摹拟自然水景,它受风水关於水的吉凶观念最深。所谓绕,就是水顺随著山、石、树、建筑等直立而体量较大的园林景观而环绕。风水把这种水称作“湾抱水”或“腰带水”,若“腰带水绕抱如束带,即金城也”。其八美為:一眷,去而回顾;二恋,深聚留恋;三回,迴环曲引;四环,绕抱有情;五交,两水交会;六锁,湾曲紧密;七织,之玄如织;八结,眾水会瀦。八丑為:一穿,穿胸破膛;二割,割脉割脚;三牵,天心直出,牵动土牛;四射,小水直来,开如箭射;五反,形如反弓;六直,来去无情;七斜,斜飞而去;八冲,大水衝来。笔者认為,我国古代园林理水“绕”、“掩”、“静”诸手法即曾不同程度地受过风水观念的影响。在堆造假山即掇山的同时,我国古代园林也极為重视修造水景即理水,正如(《园冶》)所云“假山依水為妙,倘高阜处不能主水,理涧壑无水,似少深意”
例如:福州的南江滨公园就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果林来改造,只对原有的地形稍加修改,便成為现在福州乃至整个福建都狠有名气的公园了。适当的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如山丘、水体,以及按国家有关法规保护的古树名木、成形大树群等,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原来的地形地貌上加以适当的修改,便有利於创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作品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成统一体,使园林作品既有一个整体的联繫,可以充分表现出当地的特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许多工作量。同样,在园林创作中也应该充分融入这样思想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
在我国古代园林,曲折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游路佈置及其线型的曲折起伏(以此义為主):二是指主要的园林素材都顺应成為曲折造型,如曲桥、曲水、曲岸、曲廊、曲树等,以及屋顶曲线和翘角等。但追求曲折在风水看来,主要是為了避免煞气;因為风水认為吉气沿著曲折蜿蜒的路径行进与蓄积,而煞气则沿著直线穿流,因而风水师“一般都偏爱蜿蜒的道路、紆曲的墙壁与曲折多姿的建筑”(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或许,这才是我国古代园林少有西方那种笔直的水道与几何形的水池的内在原因吧!。其实,“曲折有情”(《园冶》)既是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意境,同时也是古代风水的理想追求。由於“开径逶迤”、“临濠蜒蜿”(《园冶》)式的曲折变化能体现大自然的属性,因此,它使我国古代园林儘管点地不一定狠大,却极富於自然气息,使人“身居闹市,又有山林野趣”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整体的设计与各个园区的功能与整体的关系,还要结合当地地形特点、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等进行设计,以创造出既有狠高观赏价值和狠强的实用功能,又与周围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协调的和谐的较完美的环境空间。”清代姚延鑾在《阳宅集成》捲《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它原则都从属於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系统:风水学充分主意到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為身体,以泉水為血脉,以土地為皮肤,以草木為毛发,以舍屋為衣服,以门户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為上吉
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坐北朝南,不仅是為了採光,还為了避北风。”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為季风型。风水学认為,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
风水理论对古代园林“掇山”与“理水”有著直接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风水符号园林风水古典园林风水符号传统风水易经
本文拟初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水符号意义作以解析,意在抛砖引玉。作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成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著某种内在联繫。笔者认為,中国古典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於世,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多年来,学术界对於我国古代园林的研究颇多,但囿於各种原因,罕有关於古代园林与风水之内在联繫的研究问世,致使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风水对於古代园林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也使我们多从山水诗画的角度而罕有从风水的角度来评价与赏析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
由於园林和风水都追求一种幽曲有请的环山环境,因此二者在环境结构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园林的发展也多以风水的环境结构作框架併在此基础上叠山佈景。但,在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及现代,许多园林的修造都没有脱离风水的基本结构。园林与风水的不同支出在於:风水以自然天成的环境為主;而园林只是以自然天成的环境為基础,更多的是加以人工修造,但其最终结果还是作得“宛若天开工”
《风水辩》曰:“所谓风水者,取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低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相之,又其第二义也。可见风水与园林有著极為密切的关系。瞭解自然环境,理由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也是现代园林所应追求的意境。”这狠明显地体现出风水不仅包含著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等领域。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风水”只是名称而非真正的风和水,又称山水之术,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
园林“相地”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依据四季变化,分别种植适应不同季节的不同园林植物,以适应动态的四季变化,做到以动制动、四时不同,以丰富园林的内涵;在功能区规划中,也要依据风向及朝向进行设计。4顺乘生气:风水理论认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於气,水得之於气,人得之於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於气。《管子枢言》云:“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不同的月份应取其旺相,消纳控制。由於季节变化,太阳出没的变化,风向的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我们要掌握气象变更的规律
掇山又称叠山,指人工堆造假山,它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园冶》捲三“掇山”云:“假如一块中竖而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蜂,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译成白话,意為“假如以竖立於中间的一块作為主石,则插在旁边的两条应称劈峰。一般而言,风水主山两旁必有左右砂山(亦称侍砂、卫砂,或龙砂、虎砂及左辅、右弼),二者的关系应“如宾主揖逊,尊卑定序也”(清&m iddot;张海鹏《学津讨原》):这种关系,从审美角度看,主次分明,和谐统一,无疑是值得掇山所效仿的。明眼人不难看出,这里的主石与两旁劈峰之关系不但借鉴了风水中主山与其左右砂山的主从关系处理法,而且还直接借用了风水用词“辅弼”、“趋承”。主石要显出独立庄严的姿态,劈峰要表示相互辅助的形势;位置虽如排列,而状态却似趋承”
从上述关於相地的总结性文字可知,我国古代园地选择大体遵循下述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该卷云:“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事实上,据清代档案显示,世代从事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事务的样式雷,每遇宫苑规划设计任务,均要与钦命风水大臣同赴实地相度风水(即相地),并绘制专门的风水形势图呈献皇上。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接下来,它还把园地分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但相地原為风水术的别称,原意為观察山水形势、选择最佳地点。由古代园林借用“相地”、“卜筑”等风水用词这一客观事实,足可说明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渊源关系。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多年树木,碍筑檐恒;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椏不妨封顶。鉴於相地的重要性,成书於明末的造园名著《园冶》一书即把“相地”置於捲一
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採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於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园林设计的真諦所在
风水来源於我国古代先民观察和改造自然的体验,它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即“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平共处,要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谐调整。因此,风水在进行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之时,要求“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於环护之妙而止耳”(《管氏地理指蒙》)。在风水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园林创作把“得景随形”(《园冶》),因地制宜作為自己构园造景的重要原则,强调结合自然地形进行规划设计,儘量少动土方(即“因山作势,就地成形”),并儘量保留并利用原有的花草树木(如“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椏不妨封顶”);即便对於水的处理,亦以天然水体為前提,仅以疏浚、筑堤、堆岛方式来增加水面层次,丰富空间组合,成其大观。它认為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即“天道”,天道的存在与运作“乃作天地之祖,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则否”(《黄帝宅经》);亦即人只能顺应自然(“天道”),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而不能违背“天道”行事,更不能倚持人力同自然对抗,否则必有灾殃
限於篇幅,本文仅擷取“得景随形”、“曲折有情”两个角度,来说明我国古代园林造园意匠中的风水情结。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意匠相当丰富,它包括素材处理(如对山、水、树、石、建筑的处理)、结构组织(如曲折与平直、繁杂与单纯、自由式与规则式)、手法技巧(如框景、障景、虚实、疏密等)、主题表达(如高雅与通俗、入世与出世、豪富与清贫)以及形式风格(如地方的、民族的、传统的、外来的、集体的及独创的、新奇的)等等设计构思内容。正是这些内容的纵横立体交织以及通过造园家的反覆运用,才使我国古代园林情景交融、妙趣横生,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可见风水理论中极為强调形局奇巧、山环水抱道路弯曲、视景幽深,风水中有两句总结性的话语,就是强调“屈曲有请”,最忌“直去无收”,这与园林追求的“幽曲奇巧”的景观特点有著明显的共性。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讲求“意境”,追求一种闲情逸致的境界,所以园林的特点出来“奇”之外,更强调“幽”,“幽”又通过“曲”来实现,“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论阳宅”中说:“路要环,水要缠。中国古代风水思想也追求环境的意趣,追求山水、道路的“屈曲有情”,如《阳宅撮要》中所言:“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博山篇》“论水”中对水的要求是:“水近穴,须梭织,到穴前,须环曲。风水讲求理想环境,包括幽雅的山水环境,除自然风景外,还有一种玲瓏典雅的山水,也就是园林
3坐北朝南:中国位於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於北迴归线(北纬23度26度)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於採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狠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风水与园林的关联
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水符号意义解析
古代园林造园意匠中的存在浓厚的风水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