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症状:该病多发生在苗木根部。受害的植株主、侧根上能形成许多圆形瘤状的虫瘿,直径可达3?5毫米,虫瘿表面初期光滑,色泽与根相似,后渐变粗糙,呈褐色或深褐色
3、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并清除病土
雌虫在寄主植物内或土壤中产卵,经2?3天卵孵化为幼虫,幼虫主要分布在10?30厘米的浅土层中。发生规律:该病的病原为线虫,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幼虫、卵等各种虫态越冬。病根的残留组织和病土均可传播病原,以二龄幼虫从幼嫩根部侵入寄主,并分泌激素剌激根部细胞形成虫瘿。该虫有世代重叠现象,可重复侵染。一般在中性砂质壤土上发病较重
为害情况:该病常发生于凤仙花、鸡冠花、栀子花等多种花卉上和朴、榆、柳、山楂、槭树、泡桐等多种树木上,一旦发病,很难根治,使植株生长迟缓,长势衰弱,叶片变小,叶色发黄,严重时可致死
4、冬季可用80%二溴氯丙烷30?50倍液沟灌圃地土壤,或在翻土时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平方米50克的量拌土,以杀死土壤中的线虫
学名:Melo idogynespp.
1、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料,增强生长势,提高抗病力
2、选种无病植株
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