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潭柘寺以其秀丽的风光和众多的人文景观而著称于世,1957年,这里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几番大力修整后,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外游人的观光游览胜地
从金代开始,潭柘寺就成为了历代统治者的“佛地”,金熙宗、金章宗都曾来这里进过香,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对这座古寺更是钟爱有加,不但花了大把的银子对其进行修建,还把自己的女儿妙严公主送到这里落发出家
其实哪有什么“真龙”,大家费尽力气找回来的无非是两条蛇而已。传说,潭柘寺本来是个“龙潭”,潭里住着一只龙。后来华严和尚来到潭边讲经,这只龙似乎对佛法很感兴趣,所以每天都来听经,天长日久,竟被佛法感动,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飞升上天,并将龙潭变成了平地。这只龙“舍潭为寺”,把自己的地方留给华严和尚做寺庙,于是华严和尚就在这块平地上建起了潭柘寺。真龙虽然飞走了,但它留下了两位“龙子”,这两位“龙子”神通广大,并且继承了老爸的美好品质,经常呼风唤雨,为百姓做好事。于是人们就在寺内安放了一个神龛,专门供奉“龙子”,赶上“龙子”心情郁闷出去散心,寺里的和尚们还要费心地将它们找回来。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华严和尚对扩建潭拓寺是极有功劳的
在观音殿西侧的龙王殿内,有一块长1.7米、重300斤的鱼石,叩击时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潭柘寺“石鱼”。到底石头能不能消灾人们早就不去追究了,倒是后来附近的居民生了病,总要来这里敲一敲石头,据说能够包治百病,总之,这块石头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石”了。据说石鱼身上的13个部位代表了13个省,哪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所在的部位就可以降雨。有一年人间闹旱灾,玉帝发了善心,就把石鱼送给了潭柘寺消灾。传说这块石头原本是南海龙宫的镇海之宝,南海龙王为了讨好一下自己的上司,于是就把石鱼送给了玉帝。巨石从天而降,幸好没有伤及无辜,准确地命中目标,掉在了寺院之中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孝定太后专门将这块砖装进木匣子里,用隆重的仪式把它迎回皇宫,毕恭毕敬地供奉着,以颂扬妙严的虔诚精神。皇帝老爸尽管舍不得,也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而且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这也是博得全国人心的好方法。如果统治者们将这位太后对妙严的痴迷程度大肆鼓吹一番,则又可以拿来作为百姓学习的“范本”了。也许是这位皇帝的女儿给人的感觉太残暴了,所以没人敢上门提亲,也许是妙严觉得自己杀戮太多、罪孽太深了,所以甘愿削发为尼,想找一块清净之地来修身养性。不管怎样,这位公主一心向佛的故事经过统治者们的添油加醋,就这样在民间流传开来了。后来这块“拜砖”几经转折,又回到了潭柘寺,直到1966年,“革命小将们”将这块很有纪念意义的文物砸烂了。妙严来到潭柘寺之后,潜心修行,每天按时到观音殿拜佛,几十年之后,被她踩在脚底下的砖竟然留下了一尺深的脚印。这一方面说明了妙严用功学习佛法的诚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位巾帼女侠果然是武林中的高手。妙严公主虽然是千金之躯,却偏偏喜欢舞刀弄枪,随着忽必烈征战南北,为她的老爸打天下。但是身为一国的公主毕竟不能总在战场上打打杀杀,总是要回去嫁人的
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寺,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北京郊区最早的一座寺院。北京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由此可见这座寺庙的历史极为悠久了
两株银杏树虽然都上了千岁,但现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传说其中的一株古树非常神奇,每当帝王登基之时,它就会诞生一个新的侧枝。有一次,清乾隆皇帝来到庙内,寺内的老方丈借机表示了一下自己对皇帝的敬仰,便对他说康熙皇帝和您驾临我寺时,这株老树都生出一侧枝,这是在向您和您的爷爷表示庆祝啊。除了柘树之外,潭柘寺内斋堂院内还有一株“帝王树”和一株“配王树”,这两株古树都是银杏树,相传是辽代种植的,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岁了。这几句奉承使乾隆很受用,龙颜大悦,于是当即“册封”这株树为“帝王树”,它西侧的一株树也跟着沾光,被封为“配王树”。如今这株“帝王树”已经长成高30多米的参天巨树了,树干的直径达3米多
而老百姓早有自己的叫法,因为寺内有柘树和龙潭,所以一直叫它潭柘寺。说起潭柘寺的名称,也有些来历。此后,这座寺庙的名字不断更迭,金代改为“大万寿寺”,明代时又恢复嘉福寺的旧称,清代改称“岫云寺”。根据史料记载,潭柘寺在晋朝时叫做“嘉福寺”,本来只是一座小寺庙,到了唐朝时,有位华严和尚加以扩建,改名为龙泉寺
到潭柘寺,不能错过的一景就是寺里做饭用的大锅。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真是名副其实的“熬粥”,而且熬出来的粥又稠又香,很有滋味。所以潭柘寺的大锅有“漏砂不漏米”之说。虽然出家人都是粗茶淡饭,对吃饭问题不是很讲究,不过这么多张嘴,再简单的饭菜也不那么好做。原来,10石米不光煮起来费功夫,就连淘洗也是一件超级麻烦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僧人们在定制大锅时,特意安装了一个“容砂器”,每次熬粥时,随着米粥的不断搅动,由于重力原因,砂粒会自动沉入“容砂器”内,这样就等于自动“淘米”了。据记载,这里和尚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多人,平常也有三五百人。潭柘寺历来是皇帝青睐的地方,所以香火不断,僧侣也不在少数。在大锅的底部,有一个小水桶大小的“容砂器”。这口超级大锅每煮一锅粥需要花上16个小时,可以解决上千号人的吃饭问题。现在潭柘寺内有一口直径约4米、深2米,一次能下10石米的大锅,是专门为寺里定做的粥锅。更为有趣的是,每次刷锅时,和尚们都要登着梯子到锅里刷洗,万一不小心,可就要在锅里洗上一个“米汤澡”了
现在寺内仅存3株柘树,一株在明朝时已枯死,留下一段高近3米的枯干,僧人们在上面盖了个亭子,供游人瞻观。另两株是劫后余生的幸存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远近的百姓开始讹传潭柘寺的柘树皮能够治愈妇女不孕症,于是纷纷前来剥取树皮。柘树属于桑科,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树种,根据潭柘寺寺志记载,古代这里曾经是“柘树千章”。一句讹传给潭柘寺的古树带来了灭顶之灾,不孕症治没治好先不说,满山柘树差一点绝了种。“龙潭”是假,柘树却是真的存在过。柘树是很好的中药材,它的根、茎、叶都可入药,有祛风利湿、舒筋活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