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2.蚜虫。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3.红蜘蛛。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

三、常见虫害

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二、生理性病害1.日灼病。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1.介壳虫。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

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4.营养不良。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①缺素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②过剩症

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

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3.温度不适。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①高温危害。②低温危害

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

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5.煤污病

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2.褐斑病。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4.锈病。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4.蛞蝓。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

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3.线虫病。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

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6.猝倒病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4834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