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田玉 / 收藏热之康乾盛世

收藏热之康乾盛世

乾隆:史上最大收藏家

在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拍得2.5266亿港元的天价,由此改写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清乾隆御宝“信天主人”交龙钮白玉玺以超过1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玉玺世界拍卖纪录和白玉世界拍卖纪录;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最终以1.4亿港元的高价成交。他的理论如今已在拍场上得到验证。乾隆藏品在拍场上势头迅猛

此外,乾隆的收藏主要部分有《石渠宝笈》(今存十二巨册)的著录记载。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断言,如果根据乾隆的收藏按图索骥,将可以打造一个安全的财富积累仓库。“因为乾隆可谓神州历来最大的收藏家,收藏兴趣广泛,工程之巨属天方夜谭,虽然他自己指导炮制的物品有点俗气,但风格明确(他的书画收藏有他的题跋、玺印风格)。魄力雄强,这个皇帝写过逾万首诗;手痒,到处题字,遗留下来的墨宝无数。这著录十分重要,可以协助降低鉴证的讯息费用。”。不乱来,乾隆凡事苛求:瓷器华丽,玉雕精绝

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从全国搜剔到的艺术精品,皇帝鉴赏后往往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后让各精其道的儒雅词臣,分门别类,编为目录,经皇帝审定,再编印成书,如《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系古铜器目录集,《西清砚谱》系古砚目录集,内廷珍藏的历代书画目录集,前后曾有《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的初编、续编和三编。乾隆四十四年,皇帝命将内府珍藏的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和冯承素所摹的《兰亭序》四个真本,《戏鸿堂帖》中“柳公权书兰亭序”原刻本、于敏中奉旨为这个原刻本填补阙笔的全本、董其昌的《兰亭序》临本,以及乾隆手临董其昌《兰亭序》本——一共八种《兰亭序》本墨迹刻石,名“兰亭八柱”。而乾隆皇帝最引为自豪的,当是数十载如一日地对历代书法名帖的搜集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伯远帖》最为乾隆所珍爱,乾隆十一年他将这三件绝世瑰宝藏于大内养心殿西暖阁内,并以“三希堂”名之

皇帝酷爱收藏

由于受制于他父亲留下的辅政大臣,无法独立施政,他只好“抓住书画艺术来标榜自己”。1736年,乾隆皇帝登上帝位。在他25岁登上帝位时,由于之前三任皇帝的努力,他面对的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国家。他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收藏家——至少在数量上是这样。在那些权臣当政的时期,年轻的乾隆皇帝可能把艺术领域当成了自己唯一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地方

”。他的印章几乎彻底毁了皇家收藏中那些最好的绘画作品,只有极少数的艺术杰作没被他揽入紫禁城的高墙之内。他一生都仅仅依靠题款和印章来判断一幅画的真伪,他还总是用他那易于辨认的书法在前代的杰作上挥洒自己的意见,经常把最大的御玺盖在上面,真是一个太不谦虚的人。一个学者曾这样形容:作为一个艺术鉴赏家,乾隆皇帝的失败“不是因为经验有限,而是因为他骨子里厌恶以研究的方式对艺术风格做出判断,甚至是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判断。在高墙内的作品则被掌握在皇帝一己之手,使一代又一代本该好好研究它们的画家无缘得见。”还有人把乾隆描述成一个“精力过人、不知疲倦、不知餍足的艺术收藏者,一个小气的、武断的艺术鉴赏者,一个不停地在书画上题字、盖章,决心要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迹的人。尽管乾隆帝收藏的艺术品数量惊人,但收藏业内人士大都没觉得他是个内行的有天分的艺术鉴赏家

这座玉山高九尺五寸,重一万零七百多斤,堪称玉器之王。现摆设在故宫博物院乐寿堂后间的“大禹治水玉山”,就是由内务府下属养心殿造办处与内廷如意馆合作设计,然后将蜡样、玉料运往扬州,交两淮盐政督工制作,历时六载完成的超大型玉雕。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内府制造的

和进的金佛更是硕大无朋,“长可数尺许,舁入阙中”。乾隆皇帝连同他从其父祖那里继承来的字画珍玩在内,毕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巨,是举世无与伦比的。以贡品之精备受乾隆青睐的总督李侍尧曾被治罪抄家,结果抄出“黄金佛三座、珍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三株”,都是准备呈献的贡品。这些光彩夺目的绝世精品,大部分来自于臣仆和外国使臣的进贡,乾隆二度南巡时,以礼部尚书衔在籍食俸的“江南大佬”沈德潜前往接驾,一次就进献书画七件:董其昌行书两册、文徵明山水一卷、唐寅山水一卷、王鉴山水一轴、恽寿平花卉一轴、王山水一轴

这是因为从康熙开始,雍正、乾隆三代,他们不仅是权力最大的皇帝,也是典型的中国学者。而且,这三代皇帝都非常喜欢艺术,特别是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艺术品领域投入了很多精力。即位以后,在处理政务的余暇,他们博览丰富而珍贵的皇家庋藏,涉猎的范围更扩大到了先秦诸子,以及历代先贤的文集、诗集,全面而系统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蕴。由于明朝皇帝大都对书画古玩没有爱好,明朝的皇家收藏也相对平淡。他们天资聪明,记忆力绝佳,少年时代就把经、史背得烂熟于胸,从小受到当时国学硕儒的悉心教诲,打下了牢固的汉学基础。皇帝文学艺术造诣,以至他的审美情趣,是离不开他们极扎实的汉文化根底的。而清代则是由皇帝带头,自上而下的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收藏热潮,其中藏品最精的都在皇家

现在北京、台北故宫的收藏的历代传世珍品,基本都是他的收藏,拍卖场上价格最高的古玩也基本是那一时期的。清代康雍乾三朝,史称“康乾盛世”,这祖孙三代子嗣众多、爱好出游、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为后世“正说”、“戏说”留下了巨大的可供发挥的空间,这三位爷可能是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次数最多的皇帝了,其实他们除了忙着“谈情说爱”之外,在收藏领域所花的功夫确是有据可查的。受皇帝的爱好影响,带动了下面的官员、富商皆好古玩,迎来了一个宫廷与民间共同介入收藏活动的热潮。清朝入关以后,吸取元人排汉的教训,从康熙皇帝开始,他就刻意让满族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如制瓷、玉雕等手工艺门类,到乾隆皇帝时已发展到极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爱收藏和最有能力收藏尽天下奇珍异宝的人,他的收藏惠泽后世。然而乾隆皇帝太爱出风头,无论哪个品种都要做到最精最好,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开端

乾隆的收藏之富在历史上堪称空前,单纯从收藏的数量来看,乾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皇帝。真的应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句古话了,这不仅记录了那一时代国力的空前强盛,也深深打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伟气象、艳丽繁复的审美情趣的烙印。一份1816年的清单显示,当时有1万5千幅字画装饰着从北京紫禁城到察哈尔的皇宫,其中有2/3是1644年以后的作品

乾隆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皇帝便有了沉迷于收藏的条件。通过这些巡游,他也像康熙皇帝一样,利用自己的特权搜罗了不少重要的艺术品。据传,当时江南有个艺术收藏家藏有一些珍贵字画,他深知乾隆皇帝酷爱收藏,对私人收藏也绝不放过,便请技艺高超的画家临摹下自己最珍贵的收藏品。他像祖父康熙皇帝一样,一生六次南巡。如此一来,皇帝看上了哪幅画便把此画的副本给他,真迹就可以自己留着了

为此,皇帝特别写了《古玉斧佩记》一文,并由此联想到世上也必然有屈伏沉沦的良材,该文以“吾于是乎知惭,吾于是乎知惧”结尾。乾隆一眼就看出是伪作,对自己的家奴不必讲什么客气,于是在折子上用朱笔批了四个字:“假的。不要!” 又如乾隆内府所藏殷、周、汉的古铜、玉器甚多,分别标以甲、乙等次,一天皇帝检阅旧器,发现一枚土渍尘蒙的玉斧佩被弃置于库房角落,上面标列“丙等”,他仔细端详后,以其形制古朴,遂命玉工刮垢磨光,果然为三代古器。虽然乾隆皇帝的鉴赏能力被许多收藏专家所诟病,但是从现存清宫档案记载中可以发现,他对古玩的鉴别眼光非常犀利,并不是一无是处。有一次,在江南充任税关监督的一个内府包衣,不知从哪里搞到一纸米芾字迹,献给主子时特别在奏折上表明自己见识粗鄙,不敢判定是否真迹,恳求皇上法眼鉴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4856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