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竹雕,多选用生长期为三四年的竹子,经过工艺处理以后,色黄温润,有一种光洁如象牙般的美感。明代中期,“世俗之趣”盛行,各式器玩也趋于成熟完善,竹雕更是名家辈出,分成了“嘉定”、“金陵”、“皖派”几大流派。并且随着年代的推移,和人长期的把玩抚弄,竹雕的颜色会逐渐转变为金黄色或琥珀红,有着近似红木的质感,显得古雅美观。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名匠汤硕年、吴玉田又合三派为一家,竹雕也是日趋完美,成为了众多玩家竞相追逐的工艺品。巧手匠人则因材施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构思设计,采用浮雕、透雕、镂雕、圆雕等技法,力求造型的饱满与均衡,使之线条自然流畅,栩栩如生
因此,藏家应对竹雕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平时则应多看多问,多以实物进行比照,如此才能具有更好的辨识能力。由于竹雕属于大众追捧的热门藏品,市场潜力被广为看好,近年来,每有拍卖成交,价格之高往往令人惊叹。这种热闹景象,也使得赝品泛滥,一些仿真度很高的赝品,可达乱真的程度,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竹雕的派别与传承
早在唐宋时期,竹雕技艺就流行于南方各地,工匠利用竹根、竹节、竹片,根据自然造型,摹物取态,创作出各式器玩,专供人们闲暇时把玩欣赏,如荸荠、莲蓬、佛手、花卉、动物。人们空闲无事的时候,持于手中把玩摩挲,一则平衡内心,去除杂念,在现实当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同时也可以令思想获得陶冶,身心得到修炼,是追求悠闲自适生活情趣的一种乐事。也有出自现实生活之外的题材,如神话人物、寓言故事等等,大者不过尺,小者盈盈一握,精雕细琢,极富艺术造诣。竹子的质地坚韧,纹理致密,是雕制工艺品的理想材料
乾嘉时人金元钰的《竹人录》曰:“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须椟以文木,间二三年将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谁谓非千百年物耶。其红色如琥珀者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如遇风日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也。”清代中期,传世的竹雕就已被人广为收藏,人们置于木盒中,每隔两三年就拿出来用桐油养护一次,上油后马上用棉布抹干,不使竹雕吸附太多的油,导致损裂。在当时,文人雅士对竹雕就已是钟爱有加
三是留意其色泽。二是观其款式。行家透露,明代作品多呈暗红色,清代竹雕则多为灰褐色。通常作品的年代越久远,器件表面的颜色也就越深,这多是被人们把玩摩擦的缘故。行家称,明清时期的竹雕大师,在其作品上题名者甚少,且真款刻制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突出自我风格、无矫揉造作之感。如明清时期的作品,多用生长2-4年的竹子,其纹理结构细密、老嫩适中,所制之物光润、平整
选购竹雕有窍门
前者能在方寸之间镌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该时期,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和品质获得极大提升。该流派代表人物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有关资料记载,竹雕艺术在宋代初露端倪,至明清时期,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格局,并达到鼎盛。据悉,竹雕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被分为嘉定和金陵两大流派。濮仲谦,潘西风,方潔等为此派代表人物。金陵派则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古朴雅致
据悉,选购竹雕一是需看其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