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决定用近自然原则来经营森林时,首先需要掌握大量相关信息,对未来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预测,并全面判断森林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价值
因此,近自然森林经营规划面临多重挑战。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规划过程时间跨度长、起始条件不同,并存在着地区差别,而且在多种可行的选择方案中,每种方案的影响都非常复杂和难以评价
近自然育林应该遵循3个原则:一是选择乡土树种或至少是适应立地条件的树种;二是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结构;三是充分利用森林的自我调控机制,也就是关注并利用自然力
近自然林转化方案与立地条件和林分情况密切相关,需要优先转化的森林主要是那些具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和自然保护价值较高的林分,具有较高社会效益而树种组成又不合理的林分,以及风险更高、期望值较低的林分,特别是那些稳定性差、极易遭灾、拯救伐频率很高的脆弱的林分。将所有的森林同时转向近自然林既不恰当也不可行,转化过程本身也存在着风险
向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转化,最初就是通过不同强度的渐伐来实现的。近自然森林经营可以是树种的全部替换、树种的增加,也可以只对林分结构进行小的改变,而不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树种组成
目前,人工林特别是那些由超出自然分布范围的速生树种构成的人工林,缺陷越来越明显,在欧洲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经历了极端气候事件之后,在一些土壤蓄水量和降水量非常低或土壤酸度较大和发生涝灾的地区,人们往往会实施拯救伐,而大量的拯救伐就意味着这些森林并不稳定
人工林转化近自然林不能一刀切
森林经营决策的特点是多层面决策,这种决策的影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近自然育林中森林经营的挑战更大,因为不同的起始条件及各种情形下不同的转化方案,都要求以充分的综合信息做基础,而这些信息通常不全面,而且具有不确定性
按照过去的需要建立起来的那些人工林,因社会需求的转变而不能以最理想的方式满足需要,并且随着林学的进步,人们对森林的不同经营方式产生的不同结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而如何经营森林以满足未来需求的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近自然森林经营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森林经营的范畴和可持续森林经营的原则也需要拓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近自然森林在生态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就显得更加重要。关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的一个很重要论点是,近自然森林具有很高的生态稳定性,比如能减少病虫害、风暴、雪灾和冰霜等造成的危害
目前,人们还比较缺乏关于近自然育林及其如何影响生态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在做转化设计时,应该确定从林分到景观各层面上的经营目标,并充分了解当前的森林状况;应该了解森林提供的诸如生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水质改善等特殊价值;了解生态风险方面的知识以及森林所有者的经济预期、公众认知、法律和规章制度等。近自然森林经营需要很多信息,包括立地条件、树种对立地的适应性、怎样保持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对森林自我调控过程的理解等
森林经营措施必须与森林的自我调控过程相适应,但由于环境本身也会发生变化,很难预测森林的自我调控过程,所以森林经营方案应该具有灵活性,灵活的规划可以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近自然森林经营规划面临挑战
树种不适应立地条件,蓄积量不断增加以及树龄过高等,都会增加因风灾引起的拯救伐。此外,夏天较高的气温和较低的降水以及暖冬造成的冬眠期缩短等,都会降低树木的活力,容易出现病虫害暴发的情况。当未进行适当疏伐时,林木密度增加,林分就更容易受到雪灾的影响。营造针叶纯林还会增加虫害和病菌感染的风险
那么,未来的森林经营将如何应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增强森林抵抗力等新的挑战?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通过采用近自然经营的原则来促进森林经营的转变和改善。今天的森林是通过经营形成的
以近自然森林经营构建稳定生态系统
向近自然森林经营转化的动机主要是建立生态稳定的、健康的森林;同时,通过天然更新或半天然更新,节约森林经营成本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性认识的加深以及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需求,经营人工纯林越来越不受欢迎。人们期待多样、平衡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来实现最理想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
采用近自然经营原则促进森林经营转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的保护、环境、社会和文化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为降低生态风险,人们开始呼吁可持续林业,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近自然森林经营应运而生
不同的目标,如经济和生态目标,会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冲突。近自然森林经营不同方案的选择取决于一系列条件。例如,土地利用史、立地条件、林分及景观特征、基础设施、森林作业技术、法律、奖励机制和规章制度、森林所有者、利益相关者及公众当前和预期的认知与需求。此外,林地的初始条件、经济和技术条件等,都将会影响经营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