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
园林意境特征
分页:[1][2]。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
历史溯源
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