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季节
4.2袋栽法袋栽容易控制料温、湿度,菌丝生长快,污染率低,管理方便,并能充分提高空间利用率,比阳畦栽培出菇率提高7~9倍
4栽培
上床播种播种方法可用层播法,先在菌床上铺1层培养料,厚2~3cm,在料面上均匀撒播1层菌种,然后再铺1层培养料,再撒播1层菌种,共放3~4层,最后在表面撒满菌种。采用层播法用种量大于穴播
环境是平菇栽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要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之处,以东西走向为宜,也可用闲置的空房。在设置菇房时,一定要远离猪圈、鸡舍、杂草堆和柴垛等杂菌滋生地
播种后,在料面上盖1层报纸,然后在报纸上盖1层地膜或不盖地膜加5cm左右的土覆盖,覆土比盖地膜要好,因为土壤透气性好,利于调节水分,发菌快
出菇管理床面出现露珠状黄色分泌物和大量气生型茸毛状菌丝时是子实体即将形成的前兆。当床面出现菇蕾时,应逐渐加大通风,保持畦内有较高的温度,以使其出菇整齐。此时应调整覆盖在弓形棚上面的草帘,给予必要的光刺激
生料含杂菌较多,处理的好与否,直接决定栽培的成败。现以棉籽壳栽培料为例介绍两种处理方法。目前平菇栽培主要以生料为主,发酵料作为辅助
出菇管理40天左右,袋内出现菌蕾,此时应及时解开袋口,将塑料袋口翻卷,露出菌蕾。然后按分化情况打垛。采收后,停止浇水3~4天,待料面稍干后,再喷水催蕾,一般能出2~3潮菇,以后出菇比较困难。解口上垛之后,每天喷水2~3次,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70%~80%,以后增加到90%,成熟后采收
最后用细针在菌种层上分别扎8~10个细孔,以代替在两头附加的气塞(发酵料必须如此)。料中共放菌种3~4层,菌种量不能低于15%。所用塑料袋,直径为22~28cm,长度以40~50cm最为合适。装料时先将~头用细绳扎好,将另一袋口撑开,用口吹一下,使底部平晨,然后放入一层菌种,厚0.5~1cm,再装入拌好的培养料,以后每放1层料即放1层菌种,依次上装,装满之后,在袋口放一层菌种扎好。装袋接种接种前将菌种从瓶中挖出,盛在干净的盆中,用手掰成花生米大的小块
平菇适应性强,栽培方法简单易行,生产周期短,栽培场地灵活多样,具有产量高、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发展平菇生产是有前途的,对于城乡居民来讲,是一项很好的家庭副业
发菌期管理接种后2~3天内,要注意料温变化,避免料温急剧上升,造成烧堆。在20℃条件下,一般经20天左右,菌丝可吃透培养料,待棉籽壳发白,连接成块,并散发出菇香时,清掉覆土,灌水1次,加强通风,用竹片在畦床上架起弓形塑料棚,上遮草帘,遮光调温,准备出菇。7天后,逐床检查,畦面若有菌出现,可用生石灰水浇灌
四周开排水沟,宽20cm、深30cm。畦宽1.2~1.6m、深25~30cm、长10m以内。其原因很复杂,但与床边有较好的通气、保湿条件有关。为了改善平菇生长条件,可在畦床中间留一条15cm宽的土埂,并在土埂上挖浅沟以便灌水。选场做畦选择背风向阳、排水灌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地方,按南北向作畦。由于平菇生长存在显著的“边际效应”,即靠近土壤的床边出菇早、密而且大,约占同一潮菇的60%左右
但切勿在菇体生长期用大水浇灌床面,采菇后尤其不能喷水。然后灌水,用水量要高出培养料面1cm,然后盖好覆盖物,让水自然阴干,并在畦壁四周撒上石灰粉,通过此处理可消灭害虫。采完第一潮菇后,停止喷水,揭去畦面覆盖物,让料面自然干燥4~5天,以见到培养料与畦壁接处有裂缝,料面干燥为准
经过日晒后的棉籽壳可以直接加入1%的石膏、1%的生石灰、0.2%的多菌灵,1.2%~1.4%的水,合在一起拌匀,拌好料后堆放2~4小时,使料充分吸水后即可播种。3.1日晒法选择干燥晴朗的天气,将棉籽壳摊在干净的水泥场内,料厚不超过10cm,连续曝晒3天,在此期间要经常翻动,力求晒匀
2菇场的设置和处理
4.1阳畦栽培是近年来创造的平菇栽培的新方法,它能充分利用空闲场地,节省生产投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栽培方式
把装好的料袋平放在地面上或木板上。堆积发菌在室内或塑料大棚内做发菌场。7天后,袋内温度要比气温高4~8℃,若袋内料温超过28℃,要散垛降温。然后逐层堆放,堆积的高度应根据季节的温度而定,气温高于18~20℃,以堆70cm为宜;气温在10℃左右时,堆高可达1.2~1.5m,并加盖薄膜保温。最好把料温控制在15~20℃,一般经25~30天,菌丝即可长满
平菇为伞菌目、伞菌科、侧耳属,是我国大众化的食用菌,也是世界16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2次栽培出过2~3潮菇的料袋,由于缺水,很难再出菇。15天后,撤去上面覆土,支起拱棚,按阳畦管理,仍可出1~2潮菇。用水灌湿,连续灌水3天。这时可将培养料脱去袋,直立竖起,立到阳畦内,一个个挨紧,上面覆土
每次拌料不能低于100kg,以免增温不够,起不到发酵灭菌的目的。晚春不易直接使用生料栽培。3.2发酵处理法此法适用于早秋。发酵48小时后,再加拌1%的乐果或敌敌畏,发酵72小时后,摊堆降温,待温度降到25℃以下,加拌0.2%的多菌灵,即可播种。翻堆时,把中间温度高的部分外调,再将外围部分堆至中间部位,力求受热发酵均匀。具体做法是:先在棉籽壳中加入1%的生石灰、0.5%的尿素,再加入1.5%~1.6%的水拌匀,堆成圆锥体,每隔12小时翻堆1次
采菇时,应整丛采下,然后挖去老根,在低凹处填上生土。在湿度充足的条件下,一般经5~7天,当菌盖的颜色变浅,边缘开始向上反卷并充分展开,菌柄与菌盖连接处有茸毛出现时,应及时采收。菇蕾形成后,要加强床面的水分管理,当床面菇蕾呈珊瑚状时,切忌在床面上大量喷水,否则,会因湿度过大出现水肿、发黄、发软而大量死去。幼菇长大后,每天在床面喷水3~4次,并结合通风,勿使菌盖上保留过多的水分,以免影响蒸腾作用,产生病害
一般实行春、秋2季栽培,不过春栽宜早,秋栽宜晚,以自然气温20%下最安全,这样既适应于平菇的生长发育,还可抑制各类霉菌的生长。根据平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时期对温度的要求,各地应以当地气候条件为依据,灵活掌握。每年9月中旬至第2年3~4月均可进行栽培,以11月至春节栽培生料最安全,这段时间是平菇栽培的保险期,一般生料栽培都不会发生污染,因此,称之为“平菇生产安全期。”。平菇栽培主要取决于温度
这种简易菇房结构简单,造价低,又可利用太阳能增加温度,夜晚可在上面加盖草帘以保温,其保温、保湿性比标准菇房好。可以选地势高的避风朝阳处,挖3~4m宽、8~10m长、0.8~1.2m深的土坑。因此,最好因陋就简搭简易菇房为好。本着少投资高效益的原则,不要去建标准菇房。四周切削整齐,上部做成拱形棚,在坑的两头装纱网或纱门,以防菇蚁等害虫飞入,还利于通风。一则造价高,一次性投资太大;二则由于杂菌对环境的污染决定菇房需要经常迁移、更换
3栽培料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