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我鹏 同安 万历四十八年(1620) 副总兵何斌臣剿杀
林道乾 惠来 嘉靖四十五年至万历二年 1566~1574) 受抚复叛,总兵俞大猷、张元勋剿之,走居泰国
钟斌 福建 天启五年至崇祯八年 (1625~1635) 受抚复叛,郑芝龙剿灭之
林凤 饶平 隆庆元年至万历二年 (1567~1574) 受剿逃窜台澎,复南进菲律宾定居
刘香老 福建 天启五年至崇祯八年 (1625~1635) 郑芝龙、洪云蒸剿灭之
袁进 同安 万历四十七年(1619) 先剿后抚
杨老 广东 隆庆五年(1571) 佥事梁士楚、同知罗拱辰剿灭
首领 籍贯 活动时期 剿抚及终局
编者按:在许多记载里,南澳岛都是“海贼”的同义词,是不时惊扰闽粤地方官员乃至中原王朝的一个噩梦,特别是在明后期,此地海盗活动的频繁程度与规模,均堪称“中国之最”。最重要的是,这里地处国际贸易的航道要冲,距离太平洋主航线不过几海里。虽然“海盗集团”在海上往来如风,但他们也需要一个陆上根据地,一番选择之后,南澳岛成为一个最合适的“巢穴”:这里距离大陆的距离不远也不近,既足以和官府保持“安全距离”,又方便随时到大陆上“侵犯”一下;南澳岛上的居民在明初被朱元璋强行迁徙,留下大片田地可供耕作;岛上山势险峻,利于筑城修寨,有险可据
林国显 诏安 嘉靖四十二年至嘉靖四十四年 1563~1565) 寇潮阳死于哨
从“南澳Ⅰ号”或为走私船看明清贸易走私:
曾一本 澄海 嘉靖四十四年至隆庆三年 (1565~1569) 受抚复叛,总兵张元勋、郭成、刘焘剿灭
但是从宋朝开始,铜材就已经被实行禁运,禁止销往海外。当时如果大量的铜钱流失,会对整个朝廷的经济产生影响,所以这个船上有大量的铜材出现,证明“南澳Ⅰ号”可能是走私船。当时铜材主要是用来制作铜钱,明朝实行银本位制度,用银两可以兑换过来的铜钱非常非常多。当时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兴盛,铜钱可以作为硬通货来使用,所以在海外,铜钱汇率利差非常大,铜材运往海外就可以获得暴利,所以朝廷在这方面非常禁止。据考古队员介绍,它们在水下都是一摞一摞堆成的,很有可能就是一种货品。这一次“南澳Ⅰ号”出水了一摞一摞的铜材,形状像一个铜板或者铜鼎,数量很多
朱良宝 澄海 隆庆元年至万历二年 (1567~1574) 总兵张元勋等合兵剿灭
杨六 天启五年至崇祯八年 1625~1635) 受抚
“南澳Ⅰ号”或为走私船
许朝光 饶平 嘉靖三十七年至隆庆元年 (1558~1567) 受抚,后为其党所杀
“南澳Ⅰ号”文物品种
吴平 诏安 嘉靖三十六年至四十四年 (1557~1565) 受抚复叛,总兵戚继光、俞大猷剿灭
李忠 龙溪 万历四十七年(1619) 先剿后抚
这次还出水了很多串的铜钱,不过铜钱上的文字现在已经看不清,基本上凝结在一块。另外这次主要还出水了一些铜制的材料,现在不是很确定这些材料运出去的用途如何,有专家分析它可能是一种原材料,被送到国外深加工。5月1日“南澳Ⅰ号”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明朝万历年间,一艘满载着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瓷器的商船,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行至南澳岛附近海域时,遇风暴沉没于南澳岛东南乌屿与半潮礁之间27米深海底,这就是今天的“南澳Ⅰ号”。这一次公开“南澳Ⅰ号”展示的是其中新出水的一些品种,我们在里面看到主要是以青花瓷为主,有各种口型各种器型的瓷器,还有少部分考古专家推定是出自景德镇窑口的瓷器,以及一些不知名窑口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