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鲁迅不仅仅是一般的欣赏者,他与传统中国画开始现代变革时期的一个关键性人物–陈师曾有着极深厚的交谊,因而对其对国画的了解自非泛泛。鲁迅一生关注和热爱木刻,并大力提倡木刻运动,尽管他在公开场合对传统中国画评价不高,曾对“古人作画,除山水花卉而外,绝少画社会事件”深致不满。但在20世纪30年代对木刻大事张扬的同时,鲁迅也没有停止过购买中国画册,并在通信里品评旧日画家
&作者 中国经济网
“五四”以前,陈师曾已经确立了画坛的大师地位。梁启超在《师曾先生追悼会上演说》中说:“陈师曾在现在美术界,可称第一人。陈师曾自幼秉承家学,喜欢绘画和篆刻,师从吴昌硕后,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挺拔刚健、进而趋向柔和湿润的风格。无论山水花草人物,皆能写出他的人格。”民国早期的一流画家几乎都得到陈师曾的帮助,如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因此陈师曾是一个既继承了中国画传统,又开始其现代变革的一个里程碑式人物。陈师曾(1876-1923),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名衡恪,号槐堂,光绪年间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诗人陈三立(陈散原)之子,史学家陈寅恪之兄
在校时候与鲁迅为同学,只是那时鲁迅因为不喜欢学堂总办俞明震,连带着同俞的亲戚陈师曾也保持距离。1902年,陈师曾偕弟寅恪东渡日本求学,与鲁迅同船,又同入东京弘文书院就读,他学习博物学,但其心却在艺术,期间两人又同住一个寝室,他们朝夕相处,关系开始密切起来。1898年,陈师曾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学习,以学开矿为主,造铁路为辅。他与鲁迅是南京水师学堂的同学,东渡日本的同行,教育部的同事,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当日俄战事爆发,蔡元培办《俄事警闻》有偏袒日本的言论,鲁迅投书表示不满,陈师曾也受鲁迅鼓动,四处写信,晓以日人觊觎满洲之祸心。陈师曾秉性厚道,待人诚恳,曾结识不少知己好友
陈师曾是民国初年北京画坛的领袖,山水、花卉、人物无所不精,技法也相当纯熟,是“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他的艺术思想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北京乃至整个20世纪的中国绘画,特别是风俗画的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及民俗学价值,发展了传统的文人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