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应县千年木塔斜而不倒之谜

应县千年木塔斜而不倒之谜

各明层外柱均立在下层外柱的梁架上,并向塔心收进半柱径,使塔的外观轮廓构成一条优美的逐层收分的曲线。木塔重约5300余吨,木构件约10万块、3000余立方米,通高67.31米,底层直径为30.27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整座塔比例适当,巍巍耸立,蔚为壮观。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建在四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外观5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4级,实为9层

三种维修方案应谨慎选择

原因一:木塔设计精巧

应县木塔在历经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炮击的重创后,至今仍巍峨耸立,没有倒塌,专家说,这应该归功于应县木塔本身精巧的结构体系、古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当地易于木材保存的独特气候,由此保证了木塔千年不倒

■应县木塔

专家建议

究竟采取哪种形式,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说,鉴于木塔在世界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文物局将把最后的修缮方案报请国务院审批,并申请专项维修经费

维修方案

随行的专家和不少游客呼吁:这塔,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上人了!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元顺帝时大震七日,木塔屹然不动’。据管理人员介绍,应县木塔曾经历过大地震和炮击,都没能撼动它。民国时期打仗,也曾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木塔,虽然损坏了几根梁柱,但依然没有倒塌之忧”

第一个方案落架大修,能较为彻底地解决木塔残损后修缮和加固等问题,但施工周期长,对原有结构改变较大,且在保存构件、防火、防潮、防蛀等方面任务重

小编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专家们倾向第一、二方案的较多,尤以第二种方案呼声最高。中国城市规划理事长、著名建筑师周干峙院士经过现场考察论证后认为,落架大修虽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能保证修好后恢复原貌,但毕竟少了原汁原味,历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留了许多历史信息,这在修复中应谨慎对待,只有尽可能少地改变原物,才能尽可能多地保留这些信息

千年斜塔

这座结构复杂、构件繁多、用料超过5000立方米的木塔,所有构件的用料尺寸只有6种规格,用现代力学的观点看,每种规格的尺寸,均能符合受力特性,是近乎优化选择的尺寸。另外,古代匠师在经济利用木料和选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也令现代人为之惊叹

在外面观看,就可清晰地感受到木塔现在已经倾斜得非常厉害了,“你们上去看看就知道了,里面看情况更严重。”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全塔逐层立柱,近60种斗拱相互交错,集我国古代建筑斗拱之大成,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古代高层木构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且年代最久的木结构佛塔

前不久,小编随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古建专家来到这里参观,不仅知道了木塔历经900多年的风雨而不倒掉的秘密,也了解了木塔目前不容乐观的现状,如何科学地维修成了一道难题

据应县文保所所长杜福介绍,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已完成了塔基钻探、残损现状测绘、地震地质测试勘察、荷载及风力研究等前期项目。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落架大修、抬升上部修缮、现状加固三种修缮方案

第三个方案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对残损构件提出了加固措施,投资较低,可延长木塔寿命,但未能解决木塔残损压缩及荷载能量不足等问题

“应县木塔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大奇迹。”沈工说:“不过由于上部是弹性的木结构建筑,而下面的砖则是刚性材料,因此700多吨的重量全部通过一二层传到下面,所以下层木材不堪重负,很多如柱头、房梁等关键部位都发生扭曲和断裂。”

作者:佚名

但依观察执行得并不严格,塔大人杂,对进塔和出塔很难有效地控制。人们来回走动,还会产生震动,对病塔造成进一步伤害。而且有的游人在上面故意颠动双腿,试试楼板是否结实。据了解现在每天上塔的游客,少则100,多则数百,旅游季节游客如云。木塔原来对游客开放可参观到第三层,2005年“五一”以后只允许上到第二层,一次只能上20人,限时10分钟。因此游人上去,只能增加人为破坏的可能

为啥不倒

的确,顺着管理员所指方向,在木塔二层西南侧,横梁有明显的断损、折弯,有些地方已经用铁皮和铆钉固定住了,不过炮击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

“木塔正在向东北方向倾斜,如再遇大的地震、大风之类的外力,后果可能不堪设想。”。管理人员说,木塔如今塔体已扭曲变形,并有100余处残损

游客呼吁

“木塔再也不能上人了!”

中国文物研究所古建中心主任沈阳先生告诉小编,木塔采用了分层叠合的明暗层结构,用小规格的木料组成宏大的塔身,空间结构体系近似于当今世界上一些高层建筑

第二个方案抬升上部修缮,技术可行性很强,是现代科技与古建筑修缮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典范,且能保持上半部原状不动,抬升装置科技含量高。抬升以后第一、二层残损较多的构件用解体维修方法予以加固,能较彻底的解决木塔的稳固,安全和保护问题,但费用会较大

据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介绍,塔的中心部分,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3根梁现在已经完全压碎了,如今它的间隙调节功能已经丧失,而且自身的荷载功能也失去了,已成为一个劈裂的陈材

支撑二三层的柱子倾斜得很厉害,粗粗的柱子在视觉上存在着强烈的歪斜感,像是几根柱子在朝一面猛地歪了过去,让人有眩晕感。在这里看到的情况的确不容乐观。踏着古老的木板,踩着颤悠悠的木楼梯,小编与专家们一起上到木塔的二层

原因二:木塔选材精良

“这个塔怎么是斜的?会不会突然倒掉呀?”“听说这个木塔经历过连续七天的大地震,还被炮弹击中过,都没有倒,怎么这么神奇呀?”在来山西应县木塔参观的游客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木塔虽然没有倒,但也已经倾斜多年了,像个垂垂老者,不堪重负

据介绍,从1991年起国家共拨款800多万元,组织有关部门先后对应县木塔现状、残损程度、所在区域地震影响力等10个方面进行仔细的实地勘查与分析,认为木塔本身已经严重扭曲变形,已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

据悉,来自各地的30多位文物、古建、地质和结构专家已经分批完成了对木塔的“会诊”,并提出了几种方案,但因为木塔修缮事关重大,至今没有确定方案。鉴于木塔的现状,2001年国家文物局决定,正式向全国文物界以及工程技术界的专家学者征集维修方案

在世界现存古木建筑中,形体如此高大、年代如此久远的古木塔已是孤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49430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