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我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根据第七次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157.72亿吨,总碳储量78.11亿吨,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累计营养物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10.01万亿元。中国森林资源无论是面积、蓄积,还是森林碳储量,其绝对数值均非常可观,对于全球的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等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个体经营的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分别占全国的59.21%和68.51%。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稳步推进。五是个体经营面积的比例明显上升。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2004-2008年)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突出体现在: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四是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11.39个百分点,达到32.08%。三是人工林资源快速增长。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年均净增2.25亿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
旧中国饱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长期影响,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森林质量下降,生态状况日趋恶化,到1949年森林覆盖率仅为8.6%。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短缺,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族文明昌盛的物质基础。陆地由北向南,森林主要类型依次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构成了独特的资源结构和多彩的森林景观。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气候条件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特别是近10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强林富民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森林资源管理监督的力度不断强化,森林资源步入了快速增长时期,质量稳步提高、结构趋于合理、多功能多效益逐步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新中国成立以后,林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森林资源进入了恢复发展时期,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