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面上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篷松霉层。轻微的空气震动,其分生孢子随气流扩散。特别是受潮时,橙红色的分生孢子粉块呈团状或球状长在培养基料、瓶(袋)口表面
7.2瓶(或)袋内感染脉胞霉,应在分生孢子形成前进行处理,若分生孢子已形成,用克霉灵600倍或1000~1500倍噻菌灵溶液蘸湿的纱布(或报纸)轻轻包住袋口,防止孢子随气流飞散,送到室外烧毁或深埋
脉孢霉适生于环境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基质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有利于该菌的发生和生长。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箱、接种室消毒不彻底,接种时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棉塞受潮后未更换,塑料袋有损伤、裂口,或接种用的母种、原种已污染脉孢霉,养菌室空气湿度高,通风不良,菌袋摆放过于紧密,都有利于脉孢霉的发生与传播。脉孢霉感染基料后能杀死木耳菌丝并通过其代谢作用使培养料中的麦麸、豆饼、米糠等发酵,剖开污染的菌袋(瓶)或培养室内感病菌袋(瓶)区域周围可闻到浓厚的酒精香味。室外各种潮湿的有机物木屑、玉米芯、麸皮、米糠、豆饼等极易发生脉孢霉,并以大量的孢子污染培养料。脉孢霉是袋料栽培时和菌种生产中威胁性很大的杂菌,在黑木耳及蘑菇类栽培后期也大量发生,引起培养料腐烂而不能继续出耳、出菇。该菌生活力强、生长速度极快,20~35℃培养条件下,孢子在6小时内萌发成菌丝并迅速在瓶(袋)内长满,染病瓶(袋)基料表面24小时后,即可在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长1条长链,其上形成大量橙红色的分生孢子,呈团状或球状,长在棉塞、袋口或菌袋损伤处,轻微的空气振动,其分生孢子即可随气流迅速扩散
6.3防止高压(或常压)灭菌不彻底
1分布及危害
6.3.2排净冷空气如果锅体内的冷空气排放不彻底,则造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假压”,从而致使消毒不彻底,排净冷空气是掌握蒸气灭菌的关键
4形态
2症状
6.4木耳菌2、3级菌转接过程中污染的预防
接菌时及时更换受潮吸水的棉塞、纸盖等。6.4.1防止棉塞、纸盖、无棉盖体受潮生霉蒸气灭菌过程中常使棉塞等受潮或吸水,在潮湿的棉塞、纸盖、无棉盖体上最易招致杂菌的滋生,从而导致瓶(袋)的污染。因此,在蒸气灭菌达到时间后,出锅前,应待锅内温度降至85℃以下后,小开锅门,利用锅体、菌瓶(袋)的余热将棉塞、纸盖等烘干
7.1发现污染立即打开门窗加大培养室通风,疏松菌袋间距离,菌室内撒干石灰粉吸潮降湿,温度控制在18℃以下,可防止其蔓延
6.3.3保证锅体内气流循环畅通装料过多、过紧、装料不当,会使空气流通受阻,传导热量不均匀,导致消毒不彻底。用金属筐(架)或耐高温塑料筐盛放瓶(袋),使相互间有一定间隙,一般不会产生阻塞问题
高压锅灭菌时2级菌在压力达到1.5个压力后需维持1小时,3级菌则需维持1.5~2小时。6.3.1保证灭菌时间常压锅灭菌必须在锅内温度达到100℃后维持6~8小时
5发病规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科学院
6预防措施
将检查无异常的待接种瓶(袋)及工具、菌种放入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如菇保一号)灭菌30~40分钟后接菌。用2%来苏尔溶液擦洗接种箱内、外进行消毒。6.4.2接种环境的消毒(2次消毒)将接种场所打扫干净,包括地板、墙面等。打开接种箱中的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菌户在制菌过程中灭菌时常以锅体中部的温度显示为准,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应以锅体顶部所示温度为准。6.3.4灭菌锅仪器仪表应及时检测若压力表、测温表表盘失灵,所指示压力或温度实际可能未达到。定期检修才可预防这类事故发生
使养菌室保持清洁、干净。养菌期间,要保持菌室通风良好,防闷热潮湿,因为闷热、潮湿的环境最适于杂菌的生长。6.4.3养菌过程中污染的预防接菌后,进入养菌室前,应将养菌室用气雾消毒剂(如菇保一号)或其它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每隔1周采用不同杀菌药剂消毒,可增强杀菌效果,以免产生抗药性,如菇保一号、克霉灵、多菌灵等,不要轻易使用硫磺熏蒸
3病原
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壳,但在人工配制的固体培养基上则极少发现。子囊壳表面无毛或有毛,壁亚革质或炭质,顶部突起处有孔口,子囊孢子椭圆形、单孢、有丛纹。菌丝白色疏松、网状、较长、有隔膜;分生孢子卵圆形,红色或橙红色,在气生菌丝丛的顶部形成支链
7发病后处理
红色脉孢霉在全国各食用菌产区均有分布,该病害多发生在蘑菇类栽培菌及出菇场地,给食用菌的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在北方地区,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黑木耳袋料栽培生产规模的扩大,近年来该病害危害日趋严重,在黑木耳栽培菌制作、培养、出耳管理阶段,往往因其危害导致毁灭性灾害
7.3清除感染的杂菌菌袋后,用1000~1500倍噻菌灵溶液对养菌室进行消毒,每隔3天消毒1次,连续3次即可有效控制脉孢霉的发生,其它如克霉灵、代森锌、多菌灵等杀菌剂可根据标准用量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6.1菌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抗病能力较强的菌株,如黑29,916等菌株。使用菌龄短、生活力强、长势旺盛的优质母种和原种,有利于接种后尽快形成优势,抵制脉孢霉等杂菌的侵染
红色脉孢霉(Neurosporspp)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黑木耳栽培菌制菌期危害最为严重的杂菌之一,其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并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由于它的侵染、发生,严重影响菌种质量,甚至造成菌种报废,因此病害的发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导致许多中、小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场停产。仅伊春地区调查情况表明:近两年每年平均黑木耳栽培菌的生产量18亿袋,其中1%的菌户因受此病害的危害蒙受巨大的损失,为此,针对此病害的发生及危害,我们对该病害进行了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的研究,现将研究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6.2原料选择培养基原料要新鲜,不要使用已霉变的原料,尤其是装袋车间温度较高时,绝对不能隔夜灭菌,若需隔夜灭菌需将瓶(袋)放在0~10℃的低温处存放
红色脉孢霉是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杂菌,异名为链孢霉、串珠霉、红色面包霉等。无性阶段隶属于半知菌纲丛梗孢目球壳菌科脉孢霉属;有性阶段是一种子囊菌,属竞争性真菌病害。在食用菌上致病的有2个种:Neurosporasitophila(好食脉孢霉)和N.crassa(粗糙脉孢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