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消费市场对国兰需求的增大,现有品种在商品化程度上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国兰产业化已势在必行
数年前兰花热潮的冲击,使得我国很多地区野生兰花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云南、四川、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已经变成无兰区。一位四川的农民曾说,以前,他上山一小时就能采回一背篓兰花。如今,他在山里转一整天也很难采到半背篓。国兰资源的破坏速度是惊人的,日前,广东省环保局的一份物种多样性调查报告中指出,香花指甲兰、南昆虾脊兰、报春贝母兰、单唇无叶兰等13种在广东生长的兰花已经濒临灭绝。疯狂采掠造成了国兰资源的流失,国产的一些珍稀大花种类和兜兰已濒临灭绝,只有在一些交通极不发达的偏远山区还保存有少量珍稀品种。其三,资源丰富是优势,但同样面临着危机
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长罗毅波说———
首先是产业化并不能得到所有业内人士的认同。而高端消费市场很不稳定,必须依赖不断出现的新品种来维持,为了不断地寻求新品种,很多人上山采兰,致使国兰野生资源接近枯竭。目前,在国兰消费市场,高端消费仍占主体地位,这部分消费群体追求的是品种的稀有性,珍稀品种交易能给他们带来巨额利润,有相当一部分优良品种持有人,他们抵制国兰的组培生产,拒绝将好品种大量繁殖。大多数兰花经营者的目光仍停留在高端市场,从而导致低端市场发展缓慢
据有关专家统计,去年国兰的交易额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似乎新一轮的国兰消费热潮即将到来。近年来,国兰的交易量逐年递增。对此,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长罗毅波分析,国兰消费市场的火爆,主要体现在珍稀品种市场和高端市场,低端国兰的大众消费市场发展仍很缓慢,要想掀起国兰消费热潮,必须加快国兰产业化的步伐
国兰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市场,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了种兰、赏兰、咏兰的传统,使得国兰有一批稳定的爱好群体。如今,在北美、北欧等地已有一部分稳定的国兰消费群体。罗毅波谈到,我国兰花的种植历史已达上千年,在国兰产业化过程中,我们有两大优势可以凭借。一是资源优势。罗毅波告诉小编,虽然资源和市场优势明显,然而就目前国内的国兰生产而言,国兰实现产业化面临着三大障碍,产业化仍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近年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逐步加深,国兰文化也被众多的外国人所接受。其次是市场优势。国兰有七大系列,上万个品种,庞大的品种资源库为国兰生产提供了较大的变异空间
要形成国兰生产标准化、系统化,就必须真正掌握国兰的生长习性。而目前,我们的基础研究环节还很薄弱,由于国兰本质是野生植株,组培难度很大,而且生长周期很长,因此,很多科研单位都不愿意做国兰的研究,很多投资商也不看好国兰这一产业。由于种植规模小,因此很多国兰种植场都缺乏规模化的管理经验,其产品品质难以提高,一致性也较差。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国兰出口只要求不烧尖,带花箭即可,近几年,出口要求提高到每菖都带花箭,国内的绝大部分种植者都达不到要求。其次,国兰的栽培种植仍停留在原始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和科学的栽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