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但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雌性成虫头胸背面淡黄褐色,腹面及足白色,前翅淡黄褐色,有3条暗色波状纹;腹部及后翅黄白色,后翅中部和近端部有弧形暗色线。玉米螟的一生也分为4个阶段,即成虫(蛾子)、卵、幼虫、蛹。蛹褐色,胞部背面略有脊起,化蛹在寄主茎内,有薄茧。雄虫头胸背面乳白色,前翅红褐色或暗黄褐色;后翅淡褐色,有2条带纹。幼虫云白色,背面带粉红色,青灰色或灰褐色,头褐色,有黑点。卵粒表面有大小不同的多角形网状纹,初产时乳白色,后转淡黄色或淡绿色,孵化前黑褐色,聚产成不规则形的卵块,每块有卵15-60个,作鱼鳞状覆盖排列。玉米螟成虫比地老虎小些
所以测报和防治都应以第一代为重点。地老虎由北向南1年可发生2-7个世代。其它世代发生数量很少,没有显著为害。两种地老虎虽然1年发生多代,但均以第一代数量最多,为害也最重。小地老虎以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黄地老虎以幼虫在麦地、菜地及杂草地的土中越冬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仍是目前消灭地老虎的重要措施。播种时可用药剂拌种,出苗后经定点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虫0.5个时为用药适期
(3)药剂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相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每666.7平方米喷2-2.5千克,或2.5%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
(三)穗粒腐病
(4)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或将桐树枝插入300-400倍久效磷药液中,在阳光上放8-10小时,使叶肉细胞吸入较高浓度的农药,于傍晚采下叶片投入田间。也可用桐树叶蘸敌百虫150倍液直接诱杀地老虎。(4)桐树叶诱杀:傍晚每666.7平方米地放60-80张桐树叶,老叶比嫩叶好,翌晨可在叶下诱到地老虎1-6龄幼虫
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而异我国从南到北,1年发生2-8代。对糖、酒、醋有趋向性。成虫昼伏,夜出取食、交配、交卵。2、生活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育。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并具有迁飞的特性。成虫取食各种植物的花蜜,也吸食蚜虫、介壳虫的蜜露、腐果汁液
从一卵块孵出的幼虫,就以这种方式分散到许多植株上,造成受害植株较集中的现象。1小时后爬行分散,一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为害。幼虫孵化后,最初仍聚集在原处,咬食卵壳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发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也可用玉米糊作粘着剂增加药效。第一,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这就是黑光灯和糖醋液能诱杀害虫的原因。地老虎成虫日伏夜出,具有较强的趋光和趋化性,特别对短波光的黑光灯趋性最强,对发酵而有酸甜气味的物质和枯萎的杨树枝有很强的趋性
赤眼蜂寄生于玉米螟卵中,使卵不能正常孵化,或孵化的幼虫不能正常生长,对压低螟虫为害,能起一定的作用。(4)天敌: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但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
3、虫害发生的因素:
(二)玉米螟
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3)药剂防治:当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高效药剂,各地试验较多,反映有一定效果的药剂有: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穗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800倍液
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
红蜘蛛的一生分成螨、卵、幼虫、若虫4个阶段
(1)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
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666.7平方米放蜂1万-3万个,设2-4个放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4)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
(2)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叶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没,稀释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对玉米蓟马的兼治效果可高达96.8%。用50%1605乳剂或50%甲胺磷乳剂0.5千克拌40千克细沙(或煤渣);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2千克对5倍细沙,制成毒沙,撒在玉米心叶。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
(1)诱杀成虫: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
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1、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
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3、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理病菌;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3)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4、防治方法:
3、防治方法:
3、防治方法:
(四)红蜘蛛
据试验,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后,倒茬3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冷凉山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反之地温高、出苗快,发病则轻。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
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作饲料或沤肥,勿乱放乱扔。(2)铲除杂草: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铲除杂草将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
(2)温湿度: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6-30℃,相对湿度60%以上。因此,玉米螟发生数量的变动,决定于湿度和雨水。玉米螟主要发生在6-9月,温度适宜
被害玉米子粒秕瘦,造成减产。1、症状识别: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叶时即开始为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致使被害叶片先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
(二)玉米丝黑穗病
第二,收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并实行2-3年轮作
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水30-50升拌种子350-500千克。拌种: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按玉米种子重量1%拌种
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1、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
在病害发生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使发病程度减轻一半。适期早播,使整个玉米生育期提前,可缩短后期处于高湿多雨阶段的生育日数,有避病作用。(2)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另外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深翻,这是减少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玉米是一种喜肥作物,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另外大斑病是一种兼性寄生菌,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种在缺肥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抗病潜力
施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用量1.5千克,或50%甲胺磷乳剂每666.7平方米0.5千克,加细土40千克混匀措施施
(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烟单14号、豫玉11号等
第一,尚无很好的防治方法,但品种间抗性有显著差异,可选用抗病品种
另外应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第四,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2)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就有为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幼虫头红褐色,有暗色的纹状纹和黑色的八字形;体形变化很大,常有黑褐、红褐及白色的纵线。粘虫与地老虎同属夜蛾科的害虫,一生也分为4个阶段,成虫、卵、幼虫和蛹。蛹的腹部第一至第四节背面散生很浅的小点刻,第五至第七节背面近前缘有一列马蹄形的黑色雕纹,腹面前缘有几排较宓的小刻点。成虫前翅淡黄褐色,略带灰色,有的满布黑褐色小点,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外面一个圆斑,下方连有一小白点和2个小黑点,从顶角到后缘1/3处有暗色斜线一条,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端部灰褐色,基部色淡。卵馒头形,纵脊不规则,只到中部为止
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1)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华蛹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第二,用70%五氯硝基苯做成含药量不超过0.7%的药土,播种时覆种效果较好
3、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号、陕单9号、豫玉11号、豫玉18号等
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由于各种越冬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差别较大,影响了越冬幼虫的化蛹羽化,致使发生期极不整齐。同时也由于玉米螟在不同的寄主上为害,而这些寄主的营养价值也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不整齐,因而出现现世代重叠现象。2、生活习性: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
第三,利用种子衣剂防病。目前生产上有多种种子包衣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据吉林省四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3.3%-87.3%
(2)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效果很好
(1)虫口基数:上一代虫口基数的多少,是影响玉米螟为害轻重的重要因素。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为害
3、防治方法: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
(3)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3)穗期防治:用50%的敌敌畏乳剂0.5千克,加水500-600升,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1升药液一般可灌雌穗360个
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相反,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雨以上的雨日多、雨量大,造成一二龄幼虫大量死亡,第一代幼虫为害的可能就轻。因秋季多雨,土壤湿润,杂草滋生,地老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又有充足的食物,适于越冬前的末代繁殖,所以越冬基数大,成为第二年大发生的基础。早春2-3月多雨,4月少雨,此时幼虫刚孵化或处于一二龄时,对地老虎发生有利,第一代幼虫可能为害严重。2、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
(四)青枯病
第三,注意选种及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1小时有杀菌作用,也可用50%二氯醌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
1、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气候条件对粘虫的发生数量影响很大。特别是温湿度及风的影响,粘早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数量减少或不能产卵。风也是影响粘虫数量的重要因素,迁飞的粘虫蛾遇风雨,迫其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为害就重。但是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菌类
玉米穗粒腐病由于为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为许多类型,但主要的有镰刀菌穗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属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一)地老虎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辽单1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等。(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小地老虎前翅有两道暗色双线夹一白线的波状线,翅上有两个暗褐色的肾状纹与环状纹,肾状纹外侧有1条尖三角形的黑色纵线;黄地老虎前翅仅有肾状纹和环状纹。1、生活习性: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小地老虎幼虫身体表面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而黄地老虎幼虫体表则没有显著颗粒。卵均为半圆球形,初产时黄色,以后变暗。成虫体翅暗褐色。蛹的区别在于腹部第五至第七节背面的点刻,小地老虎背面的点刻比侧面的大,第四节上也有点刻;而黄地老虎背面与侧面点刻相同,第四节上很少有点刻
2、生活习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春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为害
红蜘蛛生长与气温的关系不大,但与降水量关系密切。红蜘蛛在田间成点片状为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一般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
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2、影响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因内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
(三)粘虫
(5)选用抗虫品种:如四单8号、黄莫、丹玉13等
1、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
2、影响发病的因素;由于病菌的多样性,因而造成病菌来源有多方面,带菌的种子、病残体以及其它作物的病残体均能引起田间发病,在后期多雨的年份易造成病害流行
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3、防治方法: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有条件者,应做好地区甚至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工作
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菌稍高于大斑,适温是20-32℃。国外称小斑病为南方玉米叶斑,大斑病为北方玉米叶斑。降水量大、湿度高,易造成病害的流行。在玉米生长季节里,气温一般总是能满足病菌的要求,而降水量将成为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较严重,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较严重
(3)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很大。另外,由于玉米组织形态不同,可避免成虫产卵而减轻螟害,如叶面茎秆上的毛长而密,则螟害很轻。因此,玉米品种不同,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和玉米受害程度均不相同。玉米组织中存在一种抗螟物质丁布,成虫将卵产于丁布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
成虫通常在夜间羽化,羽化后第二天即能交尾产卵,成虫白昼潜伏,夜出活动。玉米螟产卵对西株高度和部位有选择必天50厘米以上的植株上产卵最多,产卵部位大都在玉米叶片前面造成中脉处
第五,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1)诱捕成虫(蛾):利用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容易诱杀在尚未产卵时的特点,以诱捕方法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夜晚诱杀。糖醋液配化;糖3分、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
1、症状识别: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常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有些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子粒在制成产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时,会造成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另外,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子粒上表现,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染病子粒作为饲料时,常引起猪的呕吐,严重的会造成家畜家禽死亡
每666.7平方米用毒饵4-5千克,于傍晚撒施。毒饵锈杀: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将0.5千克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升左右,喷在炒香的油渣上(也可用棉籽皮代替)搅拌均匀即成
二、虫害防治
颗粒剂一般配成20倍左右(白僵菌粉1千克与20千克炉渣颗粒混拌即成),每株施2克左右。另外可用微生物农药杀螟杆菌、7216、白僵菌等。另一种方式是配制成菌土或颗粒剂,菌土一般用1千克杀螟杆菌加细土或护灰100-3000克。施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灌心叶,用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菌粉1千克加水1000-2000升,灌注心叶
幼虫蜕皮后变为若虫,体形椭圆,体色由橙红变红,背面两侧斑点明显。幼虫初孵时圆形,体色透明或淡黄,取食后体色变绿,有足3对。成螨体形椭圆,体红色或锈红色,有足4对。卵圆球形,表面光滑,初产的卵无产透明,以后逐渐变为橙红色,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
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2)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
(一)玉米大、小斑病
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3、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