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培技术 / 甜(辣)椒病毒病

甜(辣)椒病毒病

(2)从无病株采种或种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清水洗净后播种

果实上呈现浅黄色至浅褐色的花斑,或瘤状突起,果小,肉薄,僵硬,严重时全果发黄,仅有少量绿色部分,或畸形。坏死型较花叶发生晚,叶脉上现褐色或黑褐色坏死斑点或短条斑,有时叶脉呈褐色网状,坏死症沿叶脉向叶柄、果柄、侧。为害症状:由于病毒种类不同,田间症状也多种多样,主要症状有三种类型即花叶型、坏死型和丛枝型,以花叶型最为普遍,坏死型为害最严重。有的病斑后期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并破裂。有的品种叶片上有大型黄绿色、周缘暗绿色蚀纹状环斑。花叶型在田间表现最早,嫩叶叶脉呈半透明状,以后沿叶脉褪绿,呈浅绿与深绿相间的花叶状,严重时叶脉间有浓绿的疱斑,叶片窄小,增厚,叶缘卷曲,畸形,叶柄弯曲,易落叶

(3)培育无病壮苗育苗地要疏松肥沃,早播,适当稀植,合理水肥,实行昼促夜控的温度管理,培育茎秆粗壮具13片叶左右的适龄壮苗。苗期2—3片叶时用10%混合脂肪酸(83增抗剂)水剂1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或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或黄瓜花叶病毒卫星核糖核酸制剂S52,均为100倍液,高压喷枪接种,或手指摩擦接种,均可防止苗期感染病毒,同时要防治蚜虫。这样的幼苗定植后1周可缓苗,且封垄早,生长健壮,抗病力强

丛枝型的病株,长势弱,节间缩短,枝条明显缩短、丛生,叶细小,色浅,植株显著矮化呈丛簇状,结果少或不结果。枝、主茎发展,形成明显的长短不一的黑褐色坏死条斑,维管束变褐,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嫩枝、生长点坏死,以致全株枯死

(4)垄作密植采用大小垄密植栽培,一般大垄宽为50—53厘米,小垄宽22~33厘米,每公顷6.75万一7.5万穴,每穴栽2株。垄作小水灌溉比平畦大水漫灌地温高,土壤疏松利于发根,提早封垄,降低高温季节的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垄作利于雨季排水,利于植株生长提高抗病性

中文名称:甜(辣)椒病毒病

拉丁学名: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

其余病原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VY)、苜蓿花叶病毒、(AMV)、辣椒斑驳病毒(PeMV)等。烟草花叶病毒为第二位病原病毒,约占病株样本的30%。病原菌形态特征:黄瓜花叶病毒是甜(辣)椒上最主要的病原病毒,占病株样本的50%以上,在甜(辣)椒上引起系统性花叶、蕨叶、果实畸形坏死、矮化、茎部条斑等症状

分布区域: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尖椒、锥形椒较灯笼形甜椒抗病。中椒4号、中椒5号、吉杂2号、甜杂2号、甜杂3号、甜杂4号、9387、中椒6号、中椒8号、中椒10号、茄门甜椒、杭州羊角椒、重庆凤凰椒、双丰甜椒、湘研5号、湘研6号等品种均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烟草花叶病毒等靠接触传染的病毒,通过整枝打杈等作业及残留在土中的病残传播。南方菜区周年可种植甜(辣)椒,病毒病发生时间长,病情重。发病特点:高温干旱,过强的日照有利于蚜虫繁殖传毒,不利于甜(辣)椒生长,降低了寄主的抗病性,因而病害发生较重。长江流域5、6月,华北地区6、7月,东北、西北7月中至8月中,病害发生较重。定植晚,连茬种植,管理粗放的地块病害重

(6)药剂防治苗期及定植后要及时喷药防治蚜虫。也可在定植前1周、定植缓苗后1周各喷1次硫酸锌1000倍液,有防病作用。定植前、定植缓苗后各继续喷洒10%混合脂肪酸(83增抗剂)水剂1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效

每隔4垄种l行玉米,以东西种植为宜,或每隔1米长点种1株玉米,可起避蚜遮荫降温和保墒的作用,防病效果好。(5)间作或点种玉米减轻病害发生。定植时铺银灰膜或挂银灰膜条,或田间设置黄板诱蚜,都有防病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5014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