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又名金刚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语称“玛藏观”,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寺院建在红崖子沟沟口东侧的半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过。距西宁市25公里,是互助县旅游景区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
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我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一个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环绕着日光,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泰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同时在首都洛阳建造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做了一个梦,他看到一个神仙,金色的身体像朝霞一样闪闪发光,身上有日光环绕,飘飘荡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大殿前。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一部分佛经,相传是现传的《四十二章经》。这一寺院据说是也是以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成为佛教的“祖庭”和“释源”。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众大臣,询问是何方神圣。汉明帝非常高兴
白马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由于白马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后经清代、民国、文革三次被毁。白马寺又称“觉化寺”,取之于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贡巴饶赛于此地“自觉”“化众”,开启后弘法道,直到圆寂。“白马寺”的来历传说较多,明万历十二年(1584),第三世达赖去佑宁寺等地途经此地,传说坐骑死去,遂塑白马于寺,故名“白马寺”者为一种;该寺为安多地区首建的佛寺,类似河南的白马寺,故名者为一种。1980年8月17日该重新得以开放,陆续修建了经堂、僧舍,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该寺佛在山崖下的金刚雕像,背依险峰、面向湟水、目视前方、左手托钵、右手前伸,似推湟水,故称“金刚窟寺”。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等
金刚亭:位于大经堂左下方,为批檐歇山顶
金刚石雕像:5岁身量,为坐状,通高3.7米,佛座宽2.35米,雕像古朴浑厚、轮廓粗犷、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
大经堂:三层砖木结构房屋,一层有白马奔驰壁画,二层有观音菩萨塑像,三层有喇勤·贡巴饶赛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