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为外国人开设的十三行卖,当然是为了卖给外国人。对外往来所处地域得天独厚。如:乾隆广彩洋人盘,乾隆麻色织金外国风景盘(图5)等,从彩色到纹饰都是欧洲人所喜爱和常见的;有专用欧人的稿本或商标作图案的,如:乾隆浆胎广彩印花开光奖杯瓶,乾隆葡萄牙皇族文章盘,同治广彩织金葫芦商标盘(图14),都应是西商或外洋来样专门加工的;还有一些不但图案是洋的,器物样式也是洋的,可能就是欧洲商人拿来的模式在景德镇订做,然后在广州加彩的。它和外销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它是因外销的需要而发展,它的生产亦是为了外销,所绘彩绘亦是适应外商的需要和所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彩绘瓷。由此可说广彩是为了外销而出现的。《竹园陶说》云:“乃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制成彩绘,然后售之西商”(18),《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亦说:“由景德镇运来广州加彩是供给欧洲的”(19)。如《陶录》云:“洋瓷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多奇巧,岁无定样”(16)。总的来说,广彩瓷器的产生,是从中西贸易的外销瓷中,逐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既有我国传统彩绘艺术的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可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数百年来广彩艺人们辛勤劳动的硕果。从以上几方面来看,“广彩”和外销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会出现广彩这一品种,可以说就是外销的需要,文献记载也无不和外销有关。《中国陶瓷史》说:广彩“以销外洋”(17)。《陶雅》讲,广彩在嘉、道间的十三行有得卖。如光绪广彩麻色菱角肉型双鸟纹果盘,广彩八角带盖花插等均属此类。广彩纹饰图案的设计,好多是仿西洋画法,故说广彩瓷器即外销瓷器。它已赢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当今销售遍及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文献多有外销记载笔者查阅的有关广彩记载的书刊,几乎都有谈到了外销的问题。纹饰设计针对外销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旧广彩实物数十件,从纹饰造型来看,亦是多为了外销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据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讲,他到美国时见到白宫和华盛顿博物馆都有广彩瓷器的收藏。除以上所举的各例外,还有半中半洋的图案,如乾隆广彩锦地开光神父传教大碗,画面为一神父打扮的洋人,另有一些群众似是在听传教,还有一洋狗,显然此件广彩瓷器亦是为适应欧美人士的口味而绘制的。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郑德坤教授,1979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讲《中国贸易瓷》的演讲中,谈到广彩的甚多,在土耳其“伊斯丹堡博物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和美国的博物馆里都有广彩瓷器收藏,法国已早有进口广彩的记载,当今遗存不少。广州自古就是我国陶瓷出口的主要商港。遗留海外的广彩由于广彩瓷器的生产多是为了外销的需要,遗留在国外的广彩瓷器当会不少,据韩槐准先生的《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中的数十幅瓷照中,属于雍、乾时广彩瓷器就有四件之多,在《民间藏珍》一书中的葡萄牙人沙巴治先生的广彩瓷藏品就有四件之多。刘子芬《竹园陶 说》亦云:“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径越广州,清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埠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15)”。宋代时瓷器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商品,到清初,中国瓷器便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正是国内市场扩展时期,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英人威德尔东来,在广东、澳门两地所买货物中,就有瓷器五十三箱,较之绸缎几多两倍(13)。可见清代瓷器出口已占重要地位,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不亚于奇珍异宝。据韩槐准先生《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中云:“当时欧洲 贾舶与我国通商已频繁,惟限于清廷之规定,仅惟在广州互市,其欧洲贾舶与我国交易瓷器、丝、茶等货,皆委托广州商行代行办理,至于瓷器一货,由景德镇窑烧造者,其质料多精美,已为欧人所知,故供给欧洲贾舶之瓷器,广州商行当选自景德镇。” 又说:“当时广州商行亦为欧洲贾舶定造釉外彩之五彩或三彩瓷器,其素瓷多由景德镇烧成运到广州后,广州商行乃依欧人之习惯及好尚,有时专用欧人之稿本或军团之军徽,其花纹全属欧化,有时其花纹半中半西,有时习以中国画谱,由广州之瓷画手以珐琅彩及泥金,绘画于素瓷上,炉烧而成釉外五彩或三彩,而供给与欧洲的”(14)。为外销而创制我国的瓷器久负盛名,闻名于世界,外国人称我国为“瓷器之国”
广彩基本知识了解之广彩外销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50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