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装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如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此种技法,多流行于仿青铜器造型的炉、簋、觚等器物卜。元代的印花装饰纹样,除继承前朝的各种纹饰之外,以莲花纹饰居多,并新增了“福”、“寿”、“福山寿海”、“金玉”等吉祥文字。印花纹饰有阳印和阴印两类,以阳印纹饰为主,纹样丰富多彩。花样、规格一致,简便快捷,能够大批量生产。博山香炉亦刻玲珑剔透的奇石,炉内烧香时,缕缕烟气从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四溢。螭龙烛台,烛台上端盘状,犹如一片盛开的荷叶,盘下圆柱连着分立的三兽面足,绕柱间堆贴蟠龙,通体施乳白釉,莹润细腻,造型奇特,为同时代窑口中所仅见。清代以来,博山香炉、八卦香炉、狮子香炉等的装饰仍用透雕于法制作。除一般花卉图案外,德化窑还常用铁刀或竹签在蘸好釉的器物上,刻上草书、行书或篆书的美好诗句来作装饰,诗赋文句的内容人多与器物用途相结合,如灯盏铭刻“舒眉六冬春”,香炉刻铭“一柱清香”、“风香流万里”、“烟飞古篆浮,香霭净玉堂”,杯刻“两人对酌山花开”、“寒夜客来茶当酒”、“醉倒南山人”,执壶刻铭“清泉吸满涧”、“江上引清风,山间吸明月”,瓶上刻“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等等。(1)刻划 系用竹签或篦笔等在器物湿坯上直接刻划出各种纹饰。这一时期的堆贴装饰纹样与晶莹润泽的釉色,十分协调和谐,各种花卉塑造得生机勃勃,秀丽多姿。其花纹纤细,构图疏朗,手法轻快简练,自由豪放。其流行纹饰有:梅花、玉兰、荷花、竹松、水仙、牡丹、铺首、八仙、龙鹤、小鹿等等。香炉主要用于盖上的花纹图案部分,所饰花草仪留线条,中间刻成空洞。(2)印花 即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性印压而成,脱模后,稍加修整粘合即成器物。上釉烧成后,形成釉下暗花,常见于盘、碟的内底或杯、炉、尊等的外壁。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熏炉、仿铜香炉、笔筒、花瓶等产品上就已采用。纹样主要有松鹤、云龙、花鸟、兰花、竹石、牡丹等图案。如堆贴狮首、象头等双耳香炉、花瓶以及梅花罐,梅花椭形杯等。笔筒整体以交叉花卉组成,除花、枝、叶外,全部镂空,成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种特色产品。尤其是堆贴梅花椭形杯,其口沿外侈,外壁的一边贴有数朵盛开的梅花,枝叶挺拔,富有生机;一边贴梅枝及花萼,衬托着几片叶子;杯底有一梅花枝杆成架形附着,既起装饰作用,义当杯的足架;足架与杯底虽略有空隙,但却融为一体,显得朴实庄重。贴螭壶,壶体直筒状,小平口,子母盖,盖面贴拱身昂首螭为钮,壶腹中部饰结带两道,一只四爪螭贴壶壁,转首向外仰望,张口吐舌作流;另一螭头下俯,翘尾作鋬,姿态牛动,造型奇妙。堆花是用毛笔蘸泥浆,在器坯外表面按照一定的轮廓或脉络堆画成图案;而贴花足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丁已修好的器物胎体上。(4)透雕 又称镂空,足将某一器物绘好图案后,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纹的装饰手法之一。德化白瓷纹饰装饰,大多采用堆贴技法,尤以炉、杯、洗、人物、罐、瓶等居多,堆贴花装饰与器物造型的巧妙配合,显示出德化窑装饰技艺的高超。(3)堆贴 堆贴,是德化白瓷普遍的一种传统装饰手法,也是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双螭耳三兽足炉,炉肩部贴饰12个变形夔纹,近底周壁模印瓣形回纹,炉底承三兽面蹄足,通体施白釉,极为莹润,做工精细,造型既新颖又古朴典雅。充分利用德化瓷胎釉本身洁白如玉的质地美,将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素净高雅,颇具特色。宋代的印花装饰纹样有充满生机的各种花卉以及活灵活现的飞禽、游鱼等类。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它在继承发扬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明代印花在继承宋元时期印花技艺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纹饰大多仿古铜器的饕餮、夔龙、风鸟、蟠虺、八卦等等。由于贴花纹饰较为清晰,堆花纹饰较模糊.因而在装饰时往往堆贴并用,先堆后贴或以贴补堆,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强
德化白瓷装饰艺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510509.html